6月國家旅游局召開了2013年全國旅游市場工作會議,7月又召開了旅游經濟形勢分析會。兩個會議對旅游市場形成的基本判斷是:“今年上半年我國旅游經濟持續平穩發展,旅游市場繼續呈現‘兩增一平’的態勢”。
把下滑原因歸為國際經濟環境不能自圓其說
國內旅游與出境旅游“兩增”沒有異議,但入境旅游“一平”值得商榷。國家旅游局剛公布的旅游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入境旅游不論港澳臺市場還是外國市場,也不論入境旅游者人數還是入境旅游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都呈下降趨勢。其中,入境旅游總人數下降3.7%,入境過夜旅游者人數下降4.1%,入境外國游客下降7.09%,入境旅游收入下降5.5%。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入境旅游總人數下降2.7%,入境過夜旅游者人數下降4.1%,入境旅游收入下降2.9%。今年上半年,入境旅游下滑的幅度遠超過了2009年。筆者認為,今年上半年的入境旅游形勢更加嚴峻,不能用一個“平”字來概括。只有正視現實,才能找到下滑的原因,找到止滑回升之路。
會議在分析入境旅游形勢時說,“受世界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旅游外需減少,再加上我國簽證政策偏緊以及與日本、菲律賓等周邊國家關系緊張,旅游企業開拓境外旅游市場的積極性進一步受挫等因素影響,我國入境旅游市場下行壓力較大,短期內難以全面回升”。這個分析有一定道理,但大有值得商榷之處。
說“世界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旅游外需減少”,這句話放在2009年或2010年或許可以說得通,但說今年上半年,就難以令人信服了。今年7月17日世界旅游組織(UNWTO)公布的最新報告表明,“盡管面臨具有挑戰性的全球經濟環境,2013年頭四個月國際入境旅游人數增長4.3%”,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增長6%,歐洲地區增長5%,中東地區增長5%;其中東南亞地區增長12%,南亞地區增長9%,中歐和東歐地區增長9%。新興經濟體的目的地增長4.6%,發達經濟體增長3.3%。該報告指出,2013年全年國際入境旅游人數預計將增加3%至4%。這些數據表明,今年前4個月全球國際旅游、亞太地區的國際旅游、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國際旅游都呈較快增長,與大陸緊鄰的東南亞與南亞地區的入境旅游更是大幅增長,與大陸今年上半年的入境旅游下滑形成了巨大反差,把下滑的原因歸之為國際經濟環境不能自圓其說。
“我國簽證政策偏緊”至關重要
“與日本、菲律賓等周邊國家關系緊張”,這只是個案,只能解釋日本游客為何大幅減少(-25.5%),不能解釋菲律賓游客依然微增(+1.96%),更不能說明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大陸入境旅游的整體下滑。今年上半年,占大陸國際入境游客總量2/3以上的前18個主要客源地中,韓國(-5.48%)、美國(-2.51%)、俄羅斯(-5.99%)、馬來西亞(-7.81%)、新加坡(-10.85%)、澳大利亞(-1.29%)、加拿大(-4.62%)、泰國(-0.25%)、德國(-3.09%)、印尼(-3.13%)、哈薩克斯坦(-21.22%)等11個國家與我們關系正常、有些有明顯好轉,為何它們的入境游客普遍減少呢?
筆者認為“我國簽證政策偏緊”,這一點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擊中要害。2012年入境市場出現高開低走的非正常態勢,1~5月入境游客同比增長13.3%。從5月開始,為迎接“十八大”采取了“規范簽證”、收緊入境的措施,9月,近百個城市發生了抗議日本政府“購島”的示威浪潮,給外界造成某種大陸不安定的感覺,不僅直接導致中日之間雙向旅游的滑坡,也間接導致了其他入境游客的減少(特別是想到東亞多國聯線游覽的洲際遠程游客)。6月份后,入境游客節節下降,形成去年全年-2.2%的負增長局面,并延續到今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