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之三,對國產商品品質信心不足推動境外購物。
最后,也是最讓人扼腕的原因之一便是,我國產品質量讓人缺乏購買信心。人們常講,我國是制造大國,卻是品牌小國。2013年《福布斯》雜志報告顯示,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企業中,中國無一品牌入選。媒體還時不時爆料產品質量問題,消費者協會報告,2014年我國兒童產品不合格率10.9%,家電產品為12.2%,服飾產品12.1%。尤其在吃的方面,蘇丹紅、硫酸銅、焦磷酸鈉、三聚氰氨等一系列化學品名稱,令人咂舌。另外,我們把握的標準也受到懷疑。很多人認為同樣是中國制造,國外審核標準高,在國外買的就是比在國內買的放心。這無形將游客的購買力趕向了境外,甚而大量購買在國外銷售的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商品。
由此可見,中國游客境外大規模購物消費表象的背后,所反映的深層次緣由是進口稅費、流通環節和中國產品質量問題。不通過出境旅游購物,人們也會選擇通過跨境電商、代購等其他形式實行消費需求。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同時,代購模式迅速成長。2014年,奢侈品海外代購市場規模為550億元—750億元人民幣,主要集中于化妝品,其次是皮革箱包、腕表和珠,市場總額占中國門店銷售額的50%。因此不能一味批評游客境外消費,應看到其倒逼刺激作用,要求我們必須切實降低進口稅費,有序規范和減少流通環節,不斷促進國內消費品提升檔次、保證質量,增強市場信任,才能真正推動國人將錢花在國內。 (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