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艙身被涂成紅白藍3種顏色,這是智利國旗的顏色。艙內高度為1.9米。另據悉,這個子彈形的救生艙還備有氧氣瓶、逃生裝置和通訊設備等。
北京時間13日上午,智利圣何塞銅礦被困礦工營救行動將全面啟動。自8月5日礦難發生以來,33名礦工即將創造被困地底時間最長、且成功生還的世界紀錄。
所有礦工最遲15日全部升井
早先智利方面確定的營救時間是當地時間13日零時(北京時間13日上午11時),但后來有消息說,營救有可能提前到當地時間12日晚上8點(北京時間13日早上7點)。
11日,智利礦產部長表示,正式向地下放送的金屬營救艙的前期試驗已順利完成。營救人員已經在鉆孔上部安裝了金屬襯里,防止巖石脫落。他們希望確保新打通的狹窄通道足夠堅固,之后再正式下放營救艙。
救援人員隨后把特制救援艙降至距離地面大約625米的通道底部,救援艙下井測試取得成功。
據悉,礦工們將搭乘3.95米高、460公斤重的子彈型營救艙重返地面,上來一趟約需45分鐘,吊救作業將持續48小時,33名受困礦工最遲可在15日全部“重見天日”。
智利衛生部長馬納利奇11日說,礦難救援方已從被困的33名礦工中確定了首批4名升井人選。馬納利奇表示,這4名礦工身強力壯,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中最關鍵的首名升井礦工由智利礦業部長戈爾沃內親自挑選。隨后升井的是體質較弱、精神焦慮者——如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體質中等的礦工會最后出來。
最新消息顯示,31歲的智利礦工Florencio Avalos將第一個升井。
令人感動的是,對當局決定按礦工身體狀況安排營救次序,礦工們大表“不滿”。過去2個多月共度患難,令礦工間建立了深厚感情和默契。據馬尼亞利奇透露,每位礦工都不愿最先離開,反而爭當最后一位。
營救方案力求“萬無一失”
除了特制的營救艙于11日凌晨在隧道內升降試驗成功,各方專家為礦工在生理和心理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做了充分準備,屆時將有2名礦井專家和2名海軍醫護人員被放到井下624米處的工作間,對升井進行全程監控。
礦工們從上周日開始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血液凝固,以防在接近地面的上坡路段出現血壓驟升或驟降的狀況,并穿上了保持體溫的特質衣服,戴上了能監控心率和體溫的生物測量腰帶。
由于在晚上升井,礦工還將面臨短時間內從井下32℃的高溫到地面的0℃以下,宇航局特意為他們準備了高熱量流食,在升井前12小時開始進食。富含鉀鎂元素的流食能幫他們克服在旋轉升井的“鳳凰號”內的眩暈惡心感。
考慮到被困礦工長期處于悶熱、黑暗的環境,與地面環境差別較大,救援人員為每位礦工準備了救生包,包括服裝、襪子、毛毯、墨鏡和心臟監測設備。出井后,礦工將先在礦區設立的野戰醫院接受醫學檢查,隨后與家人短暫團聚,再由直升機送至附近科皮亞波的一家醫院接受進一步醫學觀察。執行救援任務的直升飛機已經在10日進行了黑暗飛行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