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哈馬斯在以色列恢復軍事行動后又同意單方面停火24小時,無疑讓整個世界都為巴以問題牽腸掛肚。日前,埃及的外交部長舒凱里出現在開羅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和潘基文等人一同呼吁巴以雙方接受人道主義停火提議。曾在本月中旬提出了“三步走”停火倡議的埃及,近年來曾在巴以調停中屢立戰功。而這次,美國和聯合國是不是又想搬出埃及這顆棋子,來解開巴以問題的死結?
四方呼吁,成效甚微
縱觀歷史,埃及一直在巴以調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早在2008年底的巴以沖突中,埃及就曾主持了數輪巴以間接談判,并于2009年2月促成哈馬斯與以色列達成為期18個月的停火協議。而在2012年的“防務之柱”行動中,埃及前總統穆爾西也憑借和以色列、美國的關系,以及自身穆斯林兄弟會的背景出色地解決了巴以危機。
而如今,巴以的戰火再度燃起。以色列軍隊自本月8日起開展的“護刃行動”已致使成千上萬的加沙居民流離失所。美國隨后四處斡旋停火事宜,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親赴中東。但國際社會的不斷呼吁似乎并未給巴以沖突“降溫”。截止目前,以軍的“護刃行動”已導致上千名巴勒斯坦人喪生。而27日巴以雙方輪番停火又讓加沙地區的局勢變得愈發復雜。
這一次,大國的聲音似乎顯得有些無力。那么,曾多次作為調停人埃及能否再度撲滅巴以的戰火?
內外交困,舉步維艱
雖然埃及曾因2012年調停巴以沖突而被外界稱為“和平守護者”,然而今非昔比,持續的政局動蕩與經濟萎靡讓埃及這個中東老大哥的影響力不斷下降,在調停問題上也有些力不從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曾愛平博士指出:“埃及的新政府剛剛上臺,自身在國內的根基并不是很穩固。而且埃及還面臨著很多經濟方面的挑戰和壓力,這都會影響其調停作用的發揮。”
此外,埃及新政府與哈馬斯之間的不信任關系也讓調停之路舉步維艱。此次埃及提出的停火倡議就立刻遭到了哈馬斯的拒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柳莉博士認為:“塞西政府上臺之后,將穆斯林兄弟會視為非法組織。而哈馬斯作為穆斯林兄弟會在加沙地帶的一個分支機構,對塞西政府十分不信任。”由此可見,這次埃及在哈馬斯那里“碰了一鼻子灰”也在情理之中。
調停之路,困難重重
從地緣位置上來說,由于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是連在一起的,在加沙受到封鎖之后,加沙人民的所有生活物資,以及包括哈馬斯在內的其他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軍事設施都需要經過加沙地帶和埃及接壤的這些關卡。從這一點來看,埃及依舊是巴以問題上無可取代的調停人。但隨著國內外局勢的變化,埃及今后的調停之路可謂遍布荊棘。
一方面,與巴以問題相比,埃及新政府更需要顧及國內民眾的情緒。此前有分析指出,埃及社會各界及廣大民眾希望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國內事務上,不愿政府為調停巴以沖突消耗過多精力。另一方面,埃及政府一直受到美國的資助。鑒于以色列與美國關系密切,埃及政府似乎并不想因為巴以問題得罪美國。曾愛平博士也認為,如果埃及政府在這個事件中過多地譴責以色列,就有可能會影響到美西方對埃及的財政援助和軍事支持。
而從巴以局勢來看,截止目前,交戰中的雙方似乎都還未達成目標。哈馬斯此前提出了包括停止對加沙地帶的封鎖等10個停火條件,希望借此次加沙沖突解決其生存困境。而以色列則希望哈馬斯停止對以色列的火箭彈襲擊。雖然也有分析指出,隨著加沙地帶平民傷亡人數不斷攀升,以色列可能會引起阿拉伯世界共憤,面臨越來越多的國際輿論壓力。但就目前的形勢來說,埃及想要拉著巴以雙方坐下來“和談”,依舊是前路漫漫。(王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