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會議
新聞背景
今年6月以來,以“伊斯蘭國”(簡稱IS)為首的反政府武裝占領伊拉克北部和西部領土。
美軍從8月8日發動針對伊境內“伊斯蘭國”武裝的空中打擊以來,共實施198次空襲。22日晚,美軍開始針對敘利亞境內IS目標進行空中打擊,迄今美軍戰機共執行20多次空襲任務。
本周圓桌會議,兩位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IS準備對美國本土和歐盟總部發動襲擊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美國擔心這種襲擊果真會發生,于是就采取了先發制人的戰略進行空襲。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賀文萍
點睛語
空襲可能會帶來一個副產品,它可能使IS成員變得更狡猾,能力更強,更能適應空襲打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董漫遠
意圖
擔心本土遭襲
遏制擴張勢頭
Q&A
廣州日報:美國為何將空襲擴大到敘利亞境內?
賀文萍:意圖主要有兩個。首先,有情報顯示,IS準備對美國本土和歐盟總部發動襲擊的跡象日趨明顯,美國擔心這種襲擊發生,于是就采取“先發制人”的戰略進行空襲。其次,空襲也是建立反IS國際聯盟的需要。這次參與空襲的有包括沙特在內的5個中東國家,這些國家一直都反對巴沙爾政權,其之所以同意參加反IS國際聯盟,前提條件就是對敘境內的IS打擊。
本月10日,奧巴馬推出美國打擊IS的“新戰略”,一是因為兩位美國記者被IS先后斬首后,美國國內要求嚴打IS的呼聲日益高漲,二是因為打擊IS有利于整合當前的中東亂象,特別是挽救美國10年伊拉克戰爭的“成果”不要付之東流。
董漫遠:美國對敘境內的IS發起空襲,目的是遏制其擴張的勢頭。IS當前的擴展勢頭兇猛,攻城略地,節節勝利,將敘利亞與伊拉克兩個戰場聯動起來,戰術與戰役思想非常靈活,正處于鼎盛發展時期。
IS的崛起,打亂了美國的中東戰略部署,迫使其政策排序和著力點都要改變。如今,遏制IS的擴張勢頭已成為美國的當務之急。美國一直試圖將伊拉克打造成“民主改造中東”的樣板,但IS已危及伊拉克世俗政權生存,美國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諸東流。此外,IS的崛起已危及到地區穩定,一批國家都受到連帶效應的沖擊。因此,奧巴馬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遏制這種勢頭。
應對
IS可能調整策略
無大規模報復能力
廣州日報:“伊斯蘭國”揚言報復,他們會有怎樣的舉動?
賀文萍:面對不斷加強的空中打擊,IS會不斷調整策略。
首先,他們正重新部署兵力并轉移武器。許多武裝人員可能將撤到人群密集的城市,混入居民區,西方國家空襲時會投鼠忌器,以免造成平民死傷。與此同時,他們可以繼續使用狙擊手、汽車炸彈、自殺背心和定點暗殺等手段,空襲對這些策略沒有效果。其次,IS可能會繼續推行殺害人質戰略,但在處理人質方面采取分化戰略,實行有殺有放。比如,不久前就有一批土耳其人質被釋放,而法國人質就被殺害。對于敘伊的周邊國家,IS一直采取拉攏的策略。土耳其一直沒有明確表態要打擊IS,釋放土耳其人質有利于IS拓展生存空間。再次,IS還在推行網絡恐嚇戰略,呼吁追隨者報復,制造不穩定因素。最后,IS也在試圖建立自己的聯盟,該組織正在與“基地”聯手。
董漫遠:眼下,IS大規模報復能力還沒有形成,還無法對美國本土及其盟友發動大規模、大手筆襲擊,但這種能力正在形成。因為遭遇空襲,一些IS成員回流到美歐,更可能發動獨狼式攻擊。這種襲擊并非來自IS總部,基本上是各自為戰,隨意性較大,對美歐打擊有限。
至于像9·11那樣的恐怖襲擊,幾乎不可能發生。長期空襲可能會帶來“副產品”:IS成員可能會更狡猾,能力更強,更能適應空襲打擊。對IS來說,空襲相當于“強化培訓”,使其戰斗力快速提升,效率更高,以美國為首的“反恐聯盟”,必須密切關注IS的類似動向才行。
效果
不會傷筋動骨
IS“逆勢上揚”
Q&A
廣州日報:空襲能有多大成效?美國是否會發動地面戰?
賀文萍:空襲還是有一定效果,IS戰斗力被削弱,一些軍事設施和重型武器遭摧毀,一些骨干遭襲擊。然而,要實現“新戰略”設定的“全面摧毀和消滅IS”終極目標,僅僅通過空襲無法解決。
實際上,美國對IS空襲正在陷入一個“怪圈”。在伊拉克境內,美國針對IS發動了190次空襲,但也不過是摧毀了一些被IS繳獲的“美式武器”,對IS武裝人員的剿滅作用甚微。而且,據CIA的最新情報顯示,IS武裝人員的全球招募速度反而在美國空襲下逆勢上揚,目前總人數已從最初估計的1.5萬人左右飆升到3.1萬左右。其中,來自歐美人數從原來的2000人增至3000人左右。
沒有地面部隊的正面戰場交鋒,“全面摧毀和消滅IS”幾乎不可能完成。雖然美國軍方認為不出動地面部隊就不能解決問題,但奧巴馬堅決反對這么做。他是為了繼續捍衛2008年就任總統以來一直標榜的“反戰(伊拉克戰爭)”立場以及“撤軍伊拉克”的“歷史偉績”。這就成了奧巴馬政府對付IS的“瓶頸”。
奧巴馬可能早已料到這一使命的艱巨性,所以把“新戰略”完成期定為至少3年,這樣也可以像他的前任布什一樣,把一個伊拉克和IS負資產留給他的繼任者。
董漫遠:可以說,美國空襲產生了一些效果,摧毀了一些軍事設施和重型武器。至于能否通過空襲消滅IS,美國連自己內部都表示懷疑。許多學者都對此不看好,一些國家和民眾也對此持懷疑態度。現在對敘境內的IS主要設施展開空襲,我覺得僅能夠摧毀一些基礎設施或一些重武器。
這些武器對IS來講不算什么,他們可以不斷地從政府軍那里繳獲,政府軍就是他們的運輸大隊;損失點人員不算什么,因為他們還可以補充大量的人員。所以,空襲不會對IS造成“傷筋動骨”式的打擊,也不會扭轉IS目前在敘利亞、伊拉克擴張的基本態勢。不動用強有力的地面力量,美國很難扭轉IS大崛起、大擴張的勢頭。然而,只要不威脅美國本土及盟友的制度生存,美國在可預期的將來不會對IS進行地面進攻。
受累
空襲對敘有弊有利
巴沙爾政權最難受
Q&A
廣州日報:美國的空襲目標,會進一步擴大至敘政府軍嗎?
賀文萍:巴沙爾政權目前最難受,空襲對其有利有弊。目前看,不能說利大于弊,弊可能更多一些。IS的存在對巴沙爾政權構成了一定挑戰,但IS主要目標在伊境內,對巴沙爾政權威脅不那么明顯。而且,由于IS的存在還可以轉移美歐的注意力。從表面上看,IS被摧毀使得巴沙爾政權少了一股威脅,但美歐也可能順勢將大刀砍向巴沙爾政權。
挺過4年的巴沙爾政權一直聲稱在與“恐怖勢力”作戰,不久前甚至公開向美國喊話,愿與美國聯手共同打擊IS。美國則回應稱,在敘利亞問題上不適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古老法則,巴沙爾不具備執政合法性,仍應該下臺。
董漫遠:敘利亞是一個主權國家,美國只是在空襲前幾個小時才通知敘政府,而且不管對方批準與否就進行空襲,對其主權構成侵犯。從巴沙爾最近的表態看,也呼吁國際社會合作打擊IS,實際上對空襲采取默認態度。美國空襲IS也幫了巴沙爾的忙,IS畢竟也是敵人,空襲應該說對巴沙爾政權起到延長壽命的作用。
對于美國來說,巴沙爾政權目前是與IS作戰的中堅力量,美國想借刀殺人。美國原本就心存僥幸,企圖利用伊拉克政府自身力量打壓IS,同時還想借助巴沙爾政權之手在敘利亞削弱IS。IS打亂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部署,對付IS是當務之急。就目前而言,美國暫時還不會對巴沙爾政府進行空襲。(記者 趙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