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廣東正在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不動搖,全力推進防疫工作。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也在按照“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推進防疫工作。
現在能不能放松防疫措施?奧密克戎是不是大號流感?如何看待“與病毒共存”的觀點?
近日,資深媒體人黛博拉·麥肯齊(Debora Mackenzie)在英國《衛報》上發表了文章,結合西方國家面臨的情況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文章說,對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種錯誤解讀讓人類付出了上百萬條生命的代價,呼吁不要輕視奧密克戎的嚴重程度,并加強應對。
日前,南方英文網、GDToday記者對麥肯齊進行了遠程視頻專訪。她說:“新冠肺炎病毒尚未消亡,疫情也遠沒有結束……一些西方國家政府使用‘與病毒共存’等口號取悅他們的選民,但人們真的需要了解這些口號背后的真相。”
麥肯齊曾從事生物醫學研究工作,此后長期從事科學、衛生領域新聞報道,致力于報道各種威脅人類健康的新型疾病30余年,現居法國。2020年7月,她著書闡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潛在病毒大流行的有效方案。
“奧密克戎不是大號流感”
南方英文網:自2022年1月以來,一些歐洲國家政府宣布,開始考慮像對待流感一樣對待新冠肺炎疫情。去年,您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比流感嚴重,在奧密克戎擴散傳播的當下,您是否仍持這一觀點?
麥肯齊:新冠肺炎疫情比流感嚴重得多,因為它更具傳染性,也更危險。研究表明:如果在接種疫苗之前感染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平均死亡概率是感染流感的10倍,如果患者年齡超過60歲,那么死亡概率將是感染流感的20倍。盡管感染奧密克戎的病癥較輕,接種疫苗的人感染后死亡率也較低,但由于奧密克戎更容易傳播,確診病例多,死亡的絕對數很高。
南方英文網: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一項研究顯示,在新冠肺炎幸存者中,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新冠長期癥狀”,也就是后遺癥。這是否應該引起重視?
麥肯齊:這絕對是一個被嚴重忽視的問題。“新冠長期癥狀”是新冠肺炎和流感之間的一個實質性區別,它通常用于描述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持續的健康問題,癥狀包括疲勞、失去嗅覺或味覺等,它甚至可能惡化慢性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等病情。
從個體層面來看,很多人在染疫康復后仍持續感到疲勞,癥狀時重時輕,卻沒有有效的治愈方法,甚至都無法對其檢測。從國家層面來看,它將不得不面對一群數量龐大的慢性病患者,這可能會對一國的醫療體系及社會發展帶來影響。
“‘與病毒共存’不代表我們可以躺平”
南方英文網:今年初,包括英國、瑞典、丹麥和冰島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開始考慮“與病毒共存”,并放松防疫措施。您怎么看?
麥肯齊: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新冠病毒不會消失,所以“與病毒共存”原本是對現實的客觀描述。然而,一些國家將“與病毒共存”作為口號,試圖告訴人們可以放松警惕,甚至放棄一切疫情防控與監測措施。對此,我覺得要讓人們了解這些口號背后的真相,我們不應該“躺平”,必須采取相應的防疫政策與措施。比如,我們要打疫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要研發更多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藥物。一些國家高喊“與新冠共存”卻忽視了這些應有的防控措施。如果完全“躺平”,傳染性更強的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BA.2會讓確診病例暴增,繼而擊潰我們的醫療衛生系統。
我最擔心的是病毒在不斷變異。它可能會變得傳染性更強、致死率更低,但它會不會變得致死率更高?或學會繞開人體免疫系統,讓疫苗失效?這些我們都無法預知。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必須采取更加嚴密的舉措。但是如果我們現在就拋棄口罩、放棄管控、不做核酸檢測,將來一旦出現危急時刻,我們如何應對呢?所以,英國要停止免費檢測,真是太瘋狂了。
南方英文網: 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顯示,英國78.6%的人口接種了第一針疫苗,57.8%的人接種了加強針;而在尼日利亞,僅有10.2%的人口接種了第一針疫苗,0.4%接種了加強針。您認為讓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效仿西方“與病毒共存”是否明智?
麥肯齊:高疫苗接種率是防疫的重要前提,你可以在倫敦喊出‘與病毒共存’這樣的口號,但在尼日利亞的拉各斯或者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不行。發達國家應該考慮他們如何援助發展中國家,比如提供疫苗或資金、專家,幫助他們建立醫療衛生系統。
這不僅僅是出于人道主義。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危機,如若病毒持續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傳播、變異,它有可能卷土重來,感染已接種疫苗的人群。有報告顯示,由于全球貿易和供應鏈受到沖擊,如果發展中國家不能加快疫苗接種計劃,發達經濟體將承受上萬億美元的損失,這比疫苗貴多了!
一些國家拒絕嚴格防疫付出慘重代價
南方英文網:在這場疫情中,國家經濟實力與死亡人數的負相關被推翻了。但目前,許多國家迫于經濟壓力放松疫情防控,這將導致什么后果?
麥肯齊: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伊始,人們就在討論“病死還是餓死”的問題。包括美國、英國等許多國家認為,他們要么救人命,要么救經濟,兩者不能兼顧。然而,中國成功做到了。在疫情暴發初期采取嚴格的措施控制疫情,不僅降低了死亡人數還減少了經濟損失。一些國家拒絕采取嚴格的措施,他們認為這些措施需要高昂的代價,但最終導致更多人死亡、更嚴重的經濟損失。
南方英文網:有個別西方媒體質疑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您怎么看?
麥肯齊:過去兩年,應對疫情,中國在流行病學調查與隔離環節做得很棒。奧密克戎具有強傳染性,它比以往的所有變異株傳播速度都快,流調與隔離工作面臨新的重大考驗。
我們看到中國采取了一些措施:當一個地方發生疫情,你們采取分區域封控,暫停轄區內的一些經濟活動,快速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對確診病人進行診斷并進行后續治療等措施。我認為,所有國家都應該進行核酸檢測,靈活地采取疫情防控措施,這將是未來防控病毒的趨勢。
同時,中國可以繼續加強疫苗接種。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全程接種人數占全國人口的比例超過了88%,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在病毒肆虐下,盡快接種疫苗能有效保護人們健康。目前,有很多關于疫苗的錯誤解讀,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相信這些言論,認為疫苗有害健康。如果越來越多人相信這些觀點,世界將會為新冠肺炎疫情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每個國家可以根據自身疫情情況、政治體制和文化習俗決定不同的防控策略。但在全球層面,國家之間應該攜手合作,確保每個國家都有能力預防病毒的侵害,并且共同檢測潛在流行病毒,爭取在流行病毒暴發初期就合力遏制疫情蔓延。
【統籌】趙楊
【記者】尹玨文 周紅豆 袁子翔 黃綺鈮 鄧綺晴(實習生)
【視頻剪輯】許曉鑫
【視覺設計】賴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