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盧布結算新政沖擊了誰
文/管濤
發于2022.4.18總第1040期《中國新聞周刊》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幾乎都是西方國家如何從經濟、金融和科技上制裁俄羅斯的消息,鮮有俄羅斯強有力的反制裁報道。3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俄方向歐盟成員國等“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供應天然氣時將改用盧布結算;3月3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進一步表示,以盧布結算商品應該擴大至原油、谷物、金屬、化肥、煤炭和木材。此舉讓西方國家大驚失色。歐盟國家紛紛要求俄羅斯遵守合同規定,美國更是承諾額外向歐盟供應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以此來團結歐盟。雖然俄羅斯利用自己的能源優勢地位,對美元結算體系進行了一次極其巧妙的反制裁。但是,我認為應理性客觀地看待盧布結算新政的特殊性。
三點妙處
盧布結算新政有三點妙處。第一個妙處是提振俄羅斯盧布匯率。1991年蘇聯解體、1998年債務違約和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等經歷,導致俄羅斯人民對匯率大幅貶值會有較大反應。俄烏沖突爆發初期,俄羅斯人民擠兌銀行兌換美元和囤積物資,一度占據各大媒體頭條。因而,盧布匯率穩定有利于俄羅斯國內政治穩定。由于西方國家的極限壓制,美元兌盧布的官方匯率從今年2月22日的77跌至3月11日的120,累計貶值36%。隨著3月23日俄羅斯宣布盧布結算新政,美元兌盧布大幅升值26%至4月7日的83,使得美國的“俄羅斯經濟會像盧布一樣崩潰”的預言破滅。
其中,盧布結算新政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只要俄羅斯的“盧布-天然氣”價格比“外幣-天然氣”價格更為優惠,進口國家就會不斷用美元和歐元換成盧布,再去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此外,雖然西方國家央行不愿意儲備盧布,但是進口商需要利用外匯衍生品工具來穩定盧布匯率,提高銀行和其他金融系統對盧布的風險敞口和流動性需求。
第二個妙處是可能加速國際結算體系的多極化。過去20年,美國大肆實施經濟金融制裁,制裁數量增長了十倍。與美國理念不在一個頻道的國家多次嘗試建立一套平行體系來規避風險,但最終收效甚微。主要障礙是碎片化的成本遠高于中心化的收益,而且國際貨幣結算存在路徑依賴。
不過,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及其盟友凍結了俄羅斯央行外匯資產,此舉無疑會讓國際社會擔心未來美元“武器化”會否被用來對付自己。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公開表示,全球經濟將因此重新考慮依賴美元、歐元持有外匯的安全性。雖然盧布結算新政看似被動,卻將沖擊“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石油-美元體系。1970年代美元與黃金脫鉤后,美國借兩次石油危機迅速捕捉到能源的重要性,說服中東產油國讓美元與石油綁定。由于石油是全球必需品,即便與美國貿易往來有限的國家也需要儲備美元,用以進行石油交割。
近期,沙特表示有可能允許中國以人民幣而非美元結算石油交易。3月27日,卡塔爾外交部長表示,隨著烏克蘭危機的經濟影響沖擊全球,一些國家正在考慮建立石油定價的“平行系統”。4月1日,俄羅斯表示,俄印兩國已經實施盧布-盧比貿易支付機制,將使用本國貨幣進行石油、軍事裝備和其他商品的貿易結算,加大力度擺脫以美元為基礎的支付系統。
第三個妙處是從心理上打壓西方。全球貿易一體化后,商家之間的競爭加劇,導致價格下降,向消費者讓利。大部分時候,買家處于優勢地位,結算貨幣也是買家說了算。如為了與歐盟加強經貿合作,俄羅斯一直以優惠的價格向歐盟提供天然氣,長期合同也是確認以歐元、美元和英鎊等國際主要貨幣來結算。
據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公布的截至今年1月27日的數據顯示,公司銷往歐洲和其他國家的天然氣中58%用歐元結算、39%用美元,還有約3%用英鎊。俄歐蜜月期,雖然俄羅斯需要承擔匯率波動風險,卻可以從歐盟進口技術和國內短缺的消費品;關系惡化期間,西方國家既可以制裁俄羅斯,致其貨幣貶值和國內經濟惡化,又可以用穩定的外幣價格買走俄羅斯商品,使得俄羅斯非常被動。
這次實施盧布結算令,據說還是執行原合同,以歐元、美元等外幣計價,但要求支付時要直接用盧布。其實,今年2月28日,普京簽署的總統令已明確俄羅斯出口商1月1日起獲得的外匯收入中80%要強制結匯。若按前述傳聞操作,只不過是將強制結匯的主體由俄羅斯出口商換成了海外進口商,強制結匯率提高到了100%。這對那些對俄“不友好國家”來講,雖然仍不用承擔盧布匯率波動的風險,實質影響有限,但被迫滿世界去買盧布,給盧布匯率提供支撐,卻是有損顏面。
不足以瓦解美元體系
俄烏沖突期間,各種制裁與反制裁都會被博弈雙方視為“武器”,引發不安情緒。西方國家的金融制裁讓俄羅斯感覺美元和歐元等外幣并不安全,而俄羅斯憑借天然氣供應優勢推出盧布結算新政,也會被西方國家視為一種威脅,可能加速推動歐盟與俄羅斯能源的脫鉤。
當歐盟和俄羅斯爭論歐元購買合同和盧布結算流程時,部分歐盟國家已經率先發難。3月30日,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宣布,最遲將在今年5月之前停止進口俄羅斯煤炭,并在2022年年底前停止進口俄石油和天然氣;4月1日起,波羅的海三國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就連進口依賴較大的意大利也表示,只要歐盟團結,不反對禁運俄羅斯能源。美國與俄羅斯貿易往來非常有限,2021年僅361億美元的規模。
在俄羅斯央行失去外儲資產控制權后,其推出盧布結算新政是一種防御舉措。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非理性行為逐漸增多。4月7日歐盟各國同意對俄羅斯實施煤炭禁運,并給出120天的逐步淘汰期。如果未來歐盟不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俄將失去穩定盧布匯率的重要支撐。
俄羅斯金融體系難以支撐盧布大規模流動。目前,俄羅斯依然實施嚴格的資本流動管制,同時努力清償外債。從外媒報道和俄羅斯財政部的表態來看,被制裁的俄羅斯銀行可能讓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代付外債本息,俄方也考慮允許到期歐元債券持有人將已收到的盧布兌換為外幣。一旦俄羅斯主權債務違約導致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國際信譽將大幅受挫。對于想要到俄羅斯投資的企業或者準備持有盧布儲備的央行來說,除了俄羅斯大宗商品外,其他投資都可能會讓人退避三舍。雖然美國的制裁會損害美元信用,但是俄羅斯金融能力仍遠不及美國。而且,全球貿易規模遠小于外匯市場交易規模,金融資產交易才是外匯結算的大頭。
俄羅斯盧布結算新政不等于定價權。以俄羅斯與印度的油氣交易為例,雖然俄羅斯與印度達成“盧比-盧布”的石油交易,但是參考標準仍是打折后的美元油價,將間接受到美元匯率波動引發商品價格調整的影響。而且,俄羅斯是貿易凈出口國家,持有大量的外幣。美國可以收“鑄幣稅”,印度顯然不能。拿著盧比的俄羅斯大概率僅能向印度買一些藥品物資,同時將多余的盧比投資印度的金融資產,無法用盧比向其他國家購買任何東西。盧比的國際化程度距離人民幣還相差較遠,更別說美元了。此外,印度的金融穩定性不一定比俄羅斯好。俄羅斯有可能最終還是通過“友好國家”間接持有美元和歐元。
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俄羅斯盧布結算新政是非常時期的一種探索。目前,盧布并沒有成為國際貨幣的能力,背后的原因也顯而易見。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俄羅斯經濟將經歷一段時間劇烈的結構性調整。而且,俄羅斯國內缺乏高度發達的金融市場,未來可能會進一步被國際主要市場孤立,意味著持有盧布并不讓人感到安全。與俄羅斯不同,中國不僅經濟實力仍在穩步上升,而且金融、科技、軍事和外交等其他綜合實力也在同步發展。基于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的安全考慮,中立和不受西方待見的國家可能會增加對人民幣儲備資產的需求。
俄羅斯盧布結算新政以自身強項大宗商品為錨定,為貨幣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嘗試。雖然盧布定價體系并不完善,但是進口俄羅斯資源的國家都需要在外匯市場購買盧布并承擔匯率風險。
因而,部分市場人士呼吁中國應該推動優勢商品以人民幣結算為主。只是,雖然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占有重要地位,卻缺乏貿易定價權。去年2月份以來,中國貿易條件指數同比持續低于100,意味著雖然因率先復工復產,全球在購買中國商品,但出口競爭依然激烈,中國貨還是賣不出高價格。從2009年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試點至今,中國外貿進出口中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占比僅有15%左右。而據現有可得數據,2015年日本進、出口貿易中日元計價占比分別為25.0%、35.9%。可見,真正將中國的經濟優勢轉換金融優勢,還有待于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十四五”規劃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形成全球資源要素強大引力場,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此外,中國與俄羅斯一樣,都是長期貿易順差國,意味著中俄都需要對外凈投資。如果是一對一實現貿易和資本賬戶平衡,借助商品優勢或許可以實現人民幣結算。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多邊均衡。例如,越南對俄羅斯是貿易順差,兩國貿易體系下會凈持有盧布,只能投資俄羅斯。但在多邊貿易體系下,越南不大可能用盧布從其他國家購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和技術,也不一定愿意投資俄羅斯。不像美元,不論走到哪里,大家都知道它是硬通貨。因而,如何暢通人民幣的跨境流通使用和構建國際互信體系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難題。
(作者為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第14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