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在對烏克蘭提供的資金及軍事裝備不斷升級,在高強度消耗俄軍事力量的同時,對后者實施了史無前例的能源和經濟制裁,尤其是石油。然而,美西方對俄羅斯使出的這招“殺手锏”是否奏效呢?輿論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德國副總理 哈貝克:美國對俄羅斯的石油禁運,導致全球油價上漲。普京出口的石油變少了,賺的錢卻變多了。這是個問題,我們需要找到解決方法。
哈貝克所言不虛。5月31日,國際油價達到兩個月以來的高點,布倫特原油價格升至124美元/桶。有分析稱,預計油價每桶還將再上漲15美元至20美元。
“盡管受到制裁和抵制,俄羅斯今年仍然可以每天從石油和天然氣中賺取8億美元——比去年還要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2日以此為題發表文章。文章援引據彭博社預測數據稱,因國際能源價格飆升,俄羅斯今年通過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獲得的收入或將達到2850億美元,也就是每天可賺大約8億美元,比去年高出20%。
美國也在大量買入俄羅斯石油。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網站5月31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3月份從俄羅斯買了1782.5萬桶石油,相比2月份增長8.6%,相比1月份增長103.5%。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金融戰線上的盧布“保衛戰”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5月下旬,盧布自年初以來已累計上漲20%,較三個月前俄烏沖突爆發后的低谷回漲約200%。彭博社直言,“盧布是今年全球表現最好貨幣”。
對此,英國《衛報》2日刊發評論文章稱,俄羅斯正贏得這場西方發動的經濟戰。西方的一系列制裁,不僅沒有壓垮俄羅斯經濟,反而推高了能源價格,拉高了西方國家的通脹,讓盧布匯率越發堅挺。他認為,西方國家雖然暫時不可能和俄羅斯妥協,但這是“遲早的事”。
5月30日,《衛報》還刊發評論文章,標題為《歐盟應該放棄制裁 制裁弊大于利》。文章指出,“北約非常謹慎,沒有將烏克蘭危機升級為全歐洲的沖突。但制裁可不管這么多。隨著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歐洲數百萬無辜民眾將遭受苦難。供應鏈中斷。貿易聯系崩塌。受害者絕大多數是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