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親美國、反中俄”的影響力行動被美國社交巨頭移除。據美國《紐約時報》25日報道,斯坦福互聯網觀察站和社交網絡分析公司格拉菲卡23日發布報告稱,社交媒體臉書、Instagram、沃茨阿普(WhatsApp)和推特清除了其平臺上的一項影響力行動。
《紐約時報》報道稱,研究人員發現,過去近5年的時間,該影響力行動旨在宣傳美國觀點、價值觀和目標,同時攻擊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等國家。該行動使用的賬號經常冒充新聞媒體或者使用虛假身份,以俄語、阿拉伯語和烏爾都語等至少7種語言發布內容。該行動使用的平臺包括臉書、推特等6家美國社交媒體以及兩家俄羅斯社交媒體。
臉書的母公司Meta表示,這些賬號的“來源國”是美國,而推特表示,這些賬號的“推定來源國”是美國和英國。斯坦福互聯網觀察站的研究經理勒妮·迪雷斯塔說:“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推特和Meta清除一項親美的影響力行動。”
上述影響力行動被曝光源于今年7月和8月,推特和Meta刪除了兩組賬號。推特表示,這些賬號違反了他們關于“平臺操縱和垃圾信息”的政策,而Meta表示,這些賬戶參與了“協調一致的虛假行為”。比如,一些賬號發布了俄烏沖突在中亞國家造成糧食短缺的消息,并為這些地方的親烏克蘭抗議活動歡呼。一組針對中東受眾的賬號贊揚美國國際開發署在伊拉克所做的工作,并討論美軍與敘利亞兒童之間的積極互動。
根據報告,最活躍的行動針對的是中亞地區講俄語的互聯網用戶,大部分集中在批評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特別軍事行動上。為了推廣相關敘事,這些社交媒體賬號有時會分享美國政府資助的媒體機構的新聞文章,或美國軍方贊助的網站的鏈接。
不過,報告認為,這些影響力行動取得的成功程度值得懷疑,因為沒有吸引大量受眾。研究人員指出,大多數帖子和推文只收到了“少量”的點贊或轉發。在已查明的秘密行動賬號中,只有19%擁有超過1000名關注者。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26日告訴《環球時報》,這次美國社交媒體平臺刪除的賬號雖然數量不多,影響力也不大,但它無意當中暴露了“美國之音”等美國媒體系統性針對中東、中亞等地區進行虛假信息宣傳的冰山一角。而且它們這么做并不表明它們轉向了、背離了美國,而更多是因為馬斯克由于虛假賬號泛濫而放棄收購推特,這讓社交平臺們覺得需要好好清理一些賬號以免影響商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