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安吉10月13日電 (周雨、張榮、彭昱凱)十月的江南丹桂飄香,依舊綠意盎然。10月12日,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邀請的十余位國際民間人士參訪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感受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
守護“綠水青山”聚焦低碳發展
竹海綿延,青山蒼翠。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
“在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生活是我一直以來的愿望。”代表團里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北京大學博士生撒普爾在中國生活了8年,這是他第一次來浙江省。看著安吉余村綿延的綠色山丘和碧波蕩漾的水面,他說:“沒想到安吉的風景這么秀麗。”他還表示,今后無論是環境保護還是鄉村建設,青年一代都應該肩負起責任。
上個世紀的余村依靠三座礦山和一個水泥廠,走上了快速致富的道路。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的提出,余村人意識到自然資源、環境資源是發展的基礎和財富。于是村民關停水泥廠,探索轉型路徑——搞起了農家樂、民宿,通過探索“度假旅游”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綠色發展之路。此外,從“綠色用能”到“零碳”生活,余村還聚焦綠色低碳發展。
如今,承載著余村發展歷史的老水泥廠被改造成了一座鄉村圖書館。青年圖書館外自行發光的生命之樹,每天會把碳排放情況通過亮燈展示出來。馬耳他瑪格麗特中學“中國角”教師馬丁·阿佐帕迪感慨:“環境保護、零碳、碳中和、開放空間、草莓種植……這里實在有太多值得學習和研究的理念了。”
“增進民心相通”國際民間人士代表團參觀安吉大竹園村。人民網記者 周雨攝
沿途中的竹林。人民網記者 周雨攝
以竹為業 打造文化之旅
沿著安吉靈峰街道,代表團來到了大竹園村。近年來,大竹園村依托茂密的竹林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突出“家文化”特色主題,打造了一個集生態觀光和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休閑度假型美麗鄉村。
“增進民心相通”國際民間人士代表團參觀安吉竹博園大熊貓館。人民網記者 周雨攝
而在集竹海觀光、竹文化體驗及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竹博園里,最愛吃竹子的大熊貓毫無疑問成為了最受大家歡迎的觀賞對象。竹博園還提供互動體驗項目,游客可以親手制作竹編藝術品,或體驗竹子栽培和養護的課程。
一路上,代表團品嘗到了安吉特有的“竹飲”——一種竹葉做的飲料,還饒有興致地逛起了紀念品商店。在這里,用竹材雕刻成的工藝品、竹編小包,竹子八音盒等商品琳瑯滿目。
馬丁愛不釋手:“這些竹制品太精美了!當地人把竹子利用得很好,不僅做成了各種手工藝品,而且到處都能感受和竹子有關的文化。”
安吉露營地。人民網 彭昱凱攝
返鄉創業 激活鄉村發展潛力
“現在很多年輕人想平衡工作和生活,回歸鄉村的大自然懷抱。不一定非要去大城市過‘白領生活’,返鄉創業依舊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國際人才科創發展集團總裁馮俊峰在講述自己返鄉創業故事時說。對此,南非非國大議會黨團研究員姆博洛·茜弗卡齊深表贊同。她表示,年輕人返鄉創業為安吉注入了新活力。
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區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企業家和大學生入駐。2022年,安吉天荒坪鎮結合大余村產業發展實際,創新推出“余村全球合伙人”計劃,誠邀全球英才共享發展機遇,共創鄉村振興綠色事業。
孟加拉國Channel 24電視頻道主持人伊斯拉特·阿敏在安吉接受記者采訪。人民網記者 張榮攝
來自孟加拉國Channel 24電視頻道的主持人伊斯拉特·阿敏對記者說:“我看到很多年輕人回到他們的家鄉發展。人們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這種發展模式值得我們國家學習借鑒。”
聽了馮俊峰的故事,馬丁對他說:“祝賀你取得的成就,真的很了不起。我打算把你的故事當成教學素材,讓學生進行自主創業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