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世界和平與發展研究院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世界和平與發展高端論壇”圓滿落幕。本次論壇主題為“全球治理的新挑戰與新機遇”。來自中聯部、外交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暨南大學、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眾多全國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以及《國際問題研究》《太平洋學報》《國際安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網》等知名刊物的外交專家、智庫專家、頂級學者、媒刊大咖等共100余人出席論壇。
論壇開幕式由河南師范大學世界和平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席來旺主持,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李洪河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徐堅分別致歡迎詞。李洪河表示,外交部日前發布《關于全球治理變革和建設的中國方案》,此時對全球治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展開研討,可謂恰逢其時。徐堅在致辭中表示,各位國際問題專家的研討交流將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本次論壇設有1場主旨演講、11場大會報告、2個平行分論壇,并特設“與名刊編輯對話”單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于洪君以《全球治理:中國理念與貢獻》為題,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理念與實踐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讀。他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廣泛參與并引領全球治理是義不容辭的正確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響應時代召喚、適應歷史潮流而作出的自覺選擇;中國參與并引領全球治理以正確的角色觀為依據,秉持正確的大國責任擔當,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履行國際義務;中國參與并引領全球治理目標明確并切實可行,在實踐中,有更加具體的戰略目標和自身原則,提出切實可行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中國參與并引領全球治理始終秉持開放原則,奉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大會報告環節中,中國外交部阿富汗事務特使岳曉勇分享了中國應對和處理阿富汗熱點問題的實際案例,以《從應對阿富汗變局看全球治理》為題目,細致詳盡地針對阿富汗地區以及中東地區當前的緊張局勢與未來發展動向進行深度剖析。岳曉勇指出,中國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具體做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最好體現,更是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與實踐的獨特中國方案,為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了一個真實借鑒。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孫海潮的報告題目是《當前國際局勢中的基本現象分析》。孫海潮大使分析了影響當前國際格局走向的三大因素:一是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長和國際影響力與號召力,二是美國因為國力的衰落和霸權旁落呈現出日益明顯的綜合焦慮,三是俄烏沖突加速了國際的對比分化,將對世界的地緣政治經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的報告以《作為全球治理試驗田的“一帶一路”》為題,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以來,已經形成了以現存的國際規則為主線,以當地國家的規則為吸收,以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規則三合一的規則體系,建立了以“亞投行”為代表的銀行規則,與東南亞及中亞地區建立的區域合作規則、跨境電商規則、跨國稅收征管機制等一系列規則標準,探索為全球治理規則的制定開辟新道路。“一帶一路”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也是中國概念全球治理具體實踐的試驗田。
隨后的兩個分論壇議題分別為“應對全球治理挑戰:三大全球倡議與全球治理未來”和“中國全球治理實踐及國際話語權塑造與提升”。來自全國知名高校的60余名中青年學者圍繞“全球安全倡議對推動北極治理合作的意義”“議題聯盟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與挑戰”“全球安全倡議與亞太地區安全秩序重構”“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形成、影響與未來”“新時代國際統一戰線視域下國際話語權的提高”等議題展開討論與分享。
在“與名刊編輯對話”單元,來自《國際安全研究》《太平洋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國際問題研究》的記者編輯代表,以“學術刊物與國際傳播”“全球治理中國貢獻的新聞發布”“學術刊物的使命擔當”“體育外交與國際話語權提升”“刊物編輯角色談”為題進行經驗分享,引發青年學者與碩博研究生的濃厚學術興趣。
在閉幕式上,席來旺對研討成果進行總結,表示此次論壇從多層次、多角度透徹地分析全球治理相關議題,從理論層面凝聚思想共識,從實踐層面夯實學理基礎,并結合世界和平與發展研究院的當前建設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工作目標與科研學術任務,助力我國參與引領全球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貢獻智慧力量。(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