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紐約12月8日電(記者興越 劉亞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國際研究所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8日在紐約舉行。中美等國專家學者就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國際教育理論與實踐、跨學科視角推動國際教育發展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
此次研討會以“文化教育交流促進共同利益”為主題,由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中國教育研究中心和教育學院全球事務辦公室共同主辦。據介紹,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國際研究所于1923年成立,面向國際學生進行課程設置,致力于促進各國教育領域交流。1938年后,國際研究所不再作為一個單獨機構存在,但其核心理念和功能被繼續傳承。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中國教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程賀南說,國際研究所成立初期,中國學生在所有留學生中占比最高,他們深造后歸國投身教育事業,其中不乏家喻戶曉的教育家。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學術副院長、教務長克麗·奧米拉在開幕致辭中回顧了國際研究所的發展歷程,稱其在促進各國相互理解與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出席研討會,并就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提出三點倡議:一是進一步加強交流,以務實合作夯實中美民意基礎;二是以兩國啟動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磋商為契機,聚焦食品安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等共同關切開展高水平科研合作;三是擴大雙方人員往來特別是青少年交流,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理解互信。
北京大學前黨委書記閔維方在主旨發言中呼吁繼續擴大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增進全球教育工作者和廣大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為國際社會創造更多和諧,實現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