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迪拜12月15日電 特稿:喜憂參半,希望猶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翻開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郭爽 邰背平 王燕
國際社會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日前迎來達成8周年紀念,已在阿聯酋迪拜密集進行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卻跌入谷底。分裂又對立的立場,讓《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成果“命懸一線”,本該在12日當天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一度處于“失敗邊緣”。
扶大廈之將傾。各方談判代表、參與全球盤點的協調員徹夜無眠,加緊磋商;大會主席團隊、《公約》秘書處全力斡旋,中國等主要締約方積極提供解決方案,為人類共同命運積極對話。
13日,當清晨曙光再現,“共建更加清潔美麗世界”的愿景終于明朗。盡管案文并不完美,發展中國家的訴求仍未得到充分回應,但各締約方最終就《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減緩、適應、資金、損失與損害、公正轉型等多項議題達成“阿聯酋共識”,開啟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新篇章,向《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更向國際社會發出強有力的積極信號。
依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說法,“在我們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COP28可以表明,多邊主義仍是人類應對全球挑戰的最大希望”。
為“阿聯酋共識”驕傲
“請《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通過文件FCCC/PA/CMA/2023/L.17中題為‘首次全球盤點成果’的決議草案。”COP28主席蘇爾坦·賈比爾于當地時間13日11時許在大會閉幕全體會議上宣布,“沒有人反對,就此決定。”
翹首以盼的各界代表、媒體記者、觀察員及利益相關方紛紛起立,掌聲不息;夜以繼日奮戰在一線的談判代表相擁祝賀,喜極而泣。這一成果來之不易,許多人曾斷言不可實現,但“我們團結,行動,(最終)實現了目標”,蘇爾坦說。
“這是一個加強的、平衡的,但毫無疑問是歷史性的加速氣候行動的一攬子計劃,這就是阿聯酋共識。”他說,“為確保人類和這個行星擁有更美好的未來,我們全力以赴。我們應該為這一歷史性成就驕傲。”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COP28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一次重要會議。大會就啟動損失與損害基金等重要議題達成一致,在全球適應目標框架、公正轉型路徑工作方案等方面實現突破。大會還完成《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總結了成績和缺口,進一步鞏固了全球不可逆轉的綠色低碳轉型趨勢。
“中方認為,大會基本達到預期。”出席COP28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對新華社記者說,大會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展現了當前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也反映了各方愿意堅持多邊主義,積極展現更多靈活性、建設性的趨勢。大會取得的這些成果符合中方倡導的生態文明理念。
關鍵在務實行動
人類歷史上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即將結束,但“為什么氣候變化我們看得見,你們(發達國家)卻看不見”,非洲民間環保組織在會場外唱著民謠,“我們要氣候正義,要增加適應資金,要你們兌現諾言,就是現在”。
發展中國家是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在這一問題上,發達國家負有歷史責任、法律義務和道義責任。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志刊發研究顯示,全球約90%的過量碳排放源自美國等發達國家。
根據《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確立的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以及國家自主貢獻等制度安排,發達國家必須要發揮帶頭作用,率先大幅減排并盡早實現凈零排放,在能源轉型等關鍵行動上加大速度和力度,盡快兌現并切實增強對于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的規模和力度,為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應有的空間和必要支持,更加積極回應發展中國家的關切,確保全球實現公正轉型。
首次全球盤點顯示,全球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距離目標仍有差距,特別是對氣候變化負有最大責任的發達國家在履行減排義務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及能力建設支持等方面還存在嚴重缺口,為履行氣候責任和義務所付出的實際行動還嚴重不足,有關國家產業、貿易等單邊措施進一步增加全球氣候目標實現難度。
“很遺憾,在目前的減緩、適應和資金等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很多關切還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解決。”趙英民說,“中方認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必須雄心與務實兼備,關鍵在于務實行動,在于兌現作出的承諾,在于與雄心相匹配的實施手段的切實到位。”
“發達國家的‘脫口秀’現在已經結束,是時候履行我們簽署的協議了。”馬拉維能源部部長易卜拉欣·馬托拉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世界共同行動”,“我們應以行動為本,而非口頭承諾”。
多邊主義是唯一出路
本次大會被稱為近年來“最困難”的一屆。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大會閉幕當天指出,在最困難的時刻,中方和其他締約方一道積極推動對話磋商,積極提供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最終推動大會取得了成功。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家園。面對全球氣候危機,國際社會必須團結協作、共同應對,共同抵制影響全球氣候努力的單邊措施。”趙英民在發言中指出,“中國將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多邊秩序和規則,統籌環境與發展,重信守諾推動落實《巴黎協定》。中國將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落實‘雙碳’目標,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與各方廣泛開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在努力實現‘雙碳’目標的同時,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中國貢獻。”
在大會閉幕全體會議現場,中方呼吁取得廣泛共識。多方代表明確表示,“我們認同中國”。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加入《巴黎協定》以來,實施了一系列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措施和行動,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方面,中國早已“實實在在地行動”。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可及性和商業化取得了積極進展。正是由于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全球風電成本降低了80%,光伏發電成本降低90%,這對推動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實現能源轉型作出了重大貢獻。
“我想向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十年向埃及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謝。”埃及電力與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長艾哈邁德·穆罕默德·馬西納說,中國方案“對全球能源轉型和氣候治理都具有重要意義,為非洲和阿拉伯國家推動能源轉型、加快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多邊主義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唯一出路。單邊主義、逆全球化和貿易壁壘將使全球產生大量不必要的碳排放,拉“小圈子”,借氣候之名實施保護主義和單邊措施,都將嚴重損害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互信和動力。
“首次全球盤點是一次契機,將對下一步在《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確定的原則和目標下,推動多邊主義、推進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共同應對人類挑戰發揮重要作用。”趙英民說。(參與記者:陳夢陽、羅晨、王東震、余福卿、蘇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