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3月9日電(記者黃浩銘、黃凱瑩)3月7日,6歲的老撾籍地中海貧血癥患兒妮娜在爸爸和醫務人員的陪伴下,走出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內科干細胞移植倉。當天是妮娜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的第98天,在檢查監測各項指標正常后,她終于康復出院。
2024年3月7日,妮娜走出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內科干細胞移植倉。新華社發(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供圖)
妮娜的造血干細胞移植術是廣西開展的第一例外籍地中海貧血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術,也是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跨境醫療服務的一次成功嘗試。
地中海貧血是一種由于血紅蛋白的珠蛋白肽鏈基因突變或缺失,導致珠蛋白肽鏈合成減少或完全缺失所引起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多見于地中海沿岸國家以及印度、東南亞和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四川等地。
妮娜2018年在老撾出生,當時就被確診為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有重型地中海貧血的患者每個月都要輸血維持生命,反復輸血后鐵元素會在其體內多個器官沉積,俗稱‘鐵過載’,實際是一種‘慢性鐵中毒’,會對器官功能造成嚴重損傷,甚至會導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劉容容說。
這些年來,妮娜需要定期輸血、去鐵。“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重型地中海貧血的唯一方法。”劉容容說,自20世紀90年代起,醫院血液內科開展多種血液系統疾病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并于2012年率先在廣西開展非血緣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地貧,在2016年完成首例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重型地中海貧血。
妮娜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入住移植倉(2023年11月17日攝)。新華社發(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供圖)
妮娜的家人在2023年5月聯系上了劉容容,咨詢造血干細胞移植事宜。隨后,妮娜與她的父親配型成功,均符合單倍體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指征。同年11月17日,經過全面檢查和其他移植前準備,妮娜與她的父親一同入住血液內科干細胞移植倉。
預處理化療、成功植入干細胞……在這期間,妮娜曾出現胃腸道反應、反復高熱、皮疹、肛周炎等并發癥,但在醫護人員的細心治療及護理下,她順利渡過難關,并發癥逐漸得到控制,各項指標恢復穩定。
妮娜出倉當天,血液內科收到一張名為“妮娜之旅”的感謝賀卡。賀卡上寫著:“感謝你們!現在,妮娜遠離了疾病,不再需要輸血,可以像正常小孩一樣健康成長,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這對我們全家來說意義非凡!”醫院國際診療部主任張劼說,在下一步的移植康復過程中,醫院將組織醫護人員進行周密的隨訪和居家管理干預,幫助妮娜健康成長。
“廣西與東盟各國疾病譜相似,開展醫療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陳俊強介紹,2020年10月,“中國-東盟跨境醫療合作平臺”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對外發布。作為面向東盟患者、合作醫院以及相關服務方開放的合作平臺,“中國-東盟跨境醫療合作平臺”可提供跨境醫療“一站式服務”,包括患者手機APP預約就診、國際遠程會診、跨境轉運就診、國際支付結算等功能,支持東盟十國語言,實現“患者-醫院-合作伙伴”一體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