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 題:多邊主義是應對全球挑戰最佳方案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在聯合國安理會2月輪值主席國中國的倡議下,安理會日前圍繞“踐行多邊主義,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舉行高級別會議,推動各方重溫聯合國成立初心,為踐行多邊主義凝聚共識,為加強全球治理注入新的動力,得到各方積極響應。
對重振多邊主義的呼吁,與當下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大背景息息相關。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一方面人類社會面臨沖突頻發、氣候變化等多重危機的疊加挑戰,但各國團結合作的氛圍遭到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毒化;另一方面,“全球南方”卓然壯大,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卻明顯滯后于國際力量對比的新變化。面對錯綜復雜的時代難題,解決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去年9月,各方在聯合國未來峰會上達成的《未來契約》強調,必須加強以聯合國及《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多邊體系,并承諾開啟多邊主義新紀元。
弘揚多邊主義的核心要義是,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商量著辦,不能由一國或少數幾個國家說了算。在全球性挑戰面前,沒有一個國家能單槍匹馬解決問題,也沒有任何一個個體可以獨善其身。唯有“同球共濟”,才能合力應對。然而,個別國家卻熱衷于搞集團政治、搞小圈子,搞出形形色色的“偽多邊主義”,假借多邊主義之名挑動集團對抗,制造分裂沖突,對多邊主義合則用、不合則棄。這種開歷史倒車的做法,背離了多邊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價值觀,將自身利益凌駕于人類共同利益之上,只會讓世界的紛爭對抗愈演愈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和國際事務教授哈羅德·詹姆斯撰文指出,世界并不是圍繞零和博弈構建的,各國除了開展國際合作別無選擇。
多邊主義需要立足世界格局變化,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隨著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過去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國際關系新的現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層出不窮的挑戰。在大變革時代,多邊主義需要與時俱進,作出及時和必要的調整,既要推進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機制的改革,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也要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的新機制新規則建設,以更好應對紛繁復雜的新挑戰。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捍衛者和積極踐行者。從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弘揚萬隆精神,從倡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近年來,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三大全球倡議,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產品;堅定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不斷匯聚“全球南方”聯合自強的合力;堅定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倡導構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這些重要倡議和舉措,順應了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趨勢,回應了“全球南方”求平等、促變革的強烈意愿,明確了完善全球治理的正確方向,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注入正能量。巴西《論壇》雜志網站刊文指出,中國在全球治理和國際安全政策制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在安理會的立場反映了基于不干涉內政、多邊主義及捍衛國家主權原則的外交政策。
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不僅是中國的堅定選擇,也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選擇。歷史啟示我們,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是人類進步事業的重要保障,以協調合作為基石的多邊主義理念是解決全球問題的最佳方案。面向未來,只要世界各國團結一心,繼續高舉多邊主義火炬,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邁進,世界必將共渡難關,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