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2月19日電 題:特朗普新政“滿月” “美國優先”震蕩全球
新華社記者熊茂伶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職一個月來,幾乎每天都有大動作:退出多個國際組織或機制,驅逐非法移民,大規模裁減聯邦政府雇員,頻頻加征關稅,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揚言“接管”并“長期擁有”加沙,撇開歐洲盟友與俄羅斯商談解決烏克蘭問題……
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國內政策引發法律訴訟,激起抗議活動,美國政治、社會裂痕進一步加深;對外,“美國優先”政策主張給世界帶來強烈沖擊,正在加速推動國際格局演變。
2025年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第一資本體育館,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其簽署的行政令。新華社記者吳曉凌攝
動作頻頻
對內,打擊非法移民是特朗普施政重點。他宣布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增派美軍部署邊境,執行大規模驅逐行動,派軍機遣返非法移民。白宮表示,在特朗普政府執政前兩周,已有8000多名非法移民被逮捕。
另一大重點議程是推動聯邦政府機構改革,削減聯邦開支。特朗普政府設立政府效率部,關閉或醞釀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署、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教育部等聯邦機構,推行大規模聯邦雇員裁員。目前,已有超過7.5萬名聯邦雇員接受離職補償計劃并辭職,另有萬余人被解雇。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聯邦政府雇員約有230萬人,白宮計劃裁減5%至10%。
對外,“美國優先”政策高調回歸并進一步加強。上任以來,特朗普政府宣布對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加征25%關稅,隨后表示暫緩實施加稅措施,以爭取與兩國達成協議;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征收25%關稅并取消對部分貿易伙伴的鋼鋁免稅配額和豁免政策;決定對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計劃對汽車、藥品和半導體芯片行業征收25%左右的關稅等。
在中東,特朗普政府強化同以色列關系,主張美國控制加沙地帶、重新安置當地居民,重啟對伊朗“極限施壓”,為中東和平投下陰影。針對俄烏沖突,特朗普直接同俄羅斯、烏克蘭領導人通話,商談解決沖突方案,醞釀美俄元首會談,并發出一系列在涉俄烏議題上撇開歐洲盟友的言論,令美歐裂痕加深。在向來是美歐協調立場、展現團結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特朗普政府高官發表針對歐洲的尖銳批評,指責歐洲背離了其基本價值觀,美歐價值觀分歧日益凸顯。
延續其總統第一任期政策,特朗普政府密集“退群”,除退出《巴黎協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外,還要求評估美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角色,多次威脅退出北約。
此外,特朗普政府還展現出擴張傾向:多次聲稱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第51個州,覬覦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加強同日本、印度防務關系以深化所謂“印太戰略”。
2024年8月28日,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附近,一艘貨輪在巴拿馬運河上航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爭議巨大
白宮宣稱,特朗普重返白宮的第一個月就采取“非凡行動”,開啟了美國新的“黃金時代”。但在美國國內和國際層面,特朗普政府的內外政策正在引發巨大爭議和強烈質疑。
目前,廢除“出生公民權”行政令、讓埃隆·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部、用“買斷”計劃迫使聯邦雇員辭職、解雇監察官員等政策都引發了法律訴訟。2月17日“總統日”,美國多地爆發民主黨人抗議示威活動,反對特朗普政府政策。
美國華盛頓-李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布賴恩·亞歷山大指出,特朗普政府就任后的一系列行政令和政策表態在美國掀起了“爭議風暴”。在國會分裂、民眾缺乏共識的情況下,美國已經“四分五裂”。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美國民眾對特朗普政府執政首月評價迥異:47%的受訪者認可其執政表現,51%的受訪者不認可;76%的共和黨人認為特朗普將改善聯邦政府運作方式,78%的民主黨人持反對意見。
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同樣在全球遭遇反對聲音。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的保護主義和“挑釁性”關稅政策反映出根植于19世紀重商主義的世界觀。伊朗光明通訊社發表分析文章說,特朗普的加沙“計劃”是“一個沒有全球共識的計劃”,在國際上遭到廣泛反對。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說,美國新一屆政府的世界觀與歐洲存在顯著差異。“美國這種世界觀對既有規則、伙伴關系以及長期建立的信任缺乏尊重。”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克里翁·巴特勒指出,“美國優先”政策可能促使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傳統盟友對與美國關系進行根本性反思,從而導致一定程度的經濟、政治甚至軍事“脫鉤”。
“美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動蕩之源。”美國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說。
2025年1月19日,人們從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前走過。新華社記者吳曉凌攝
前景如何
一片反對聲中,美國新一屆政府新政前景如何?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文章說,美國新一屆政府“正在破壞二戰后的地緣政治秩序”。“隨著‘特朗普颶風’席卷全球,兩個關鍵主題正變得清晰:美國領導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提振美國經濟,無論這些代價是環境、社會,還是外交方面的;與此同時,美國領導人同樣決心運用霸權,將軍事、金融、科技和貿易利益交織在一起。”
隨著驅逐非法移民行動的推進以及關稅的提升,經濟學家普遍擔憂美國通脹可能會再度抬頭。美國勞工部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環比上漲0.5%,通脹水平超過預期。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上漲,令民眾怨聲載道。
2025年2月10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一家超市內,顧客從雞蛋售罄的通知旁走過。新華社發(曾慧攝)
美國媒體指出,特朗普在競選時承諾解決通脹和生活成本問題,因此通脹持續上升給他帶來不小的政治壓力,加之聯邦機構改革等措施面臨法律挑戰和國會阻力,其執政障礙可能越來越多。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斯蒂芬·韋特海姆認為,“美國優先”政策可能導致美國減少對國際組織和盟友的承諾,從而加劇國際關系的不穩定性。彭博新聞社網站刊文評論說,世界各國似乎都在貿易和安全方面加緊尋找把美國排除在外的替代方案,美國可能最終會陷入“眾叛親離”的孤單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