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2月24日電 題:德國聯盟黨勝選后依舊面臨政治難題
新華社記者李超 邰思聰 顧梓嶧
23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塵埃落定。據初步計票結果,在野的保守派政黨聯盟黨重新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其領導人默茨有望出任下一任總理;現任總理朔爾茨領導的偏左翼執政聯盟表現不佳。值得注意的是,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以創紀錄的得票率首次躍升為第二大黨。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選舉結果標志著德國政治生態“向右轉”,接下來政府組閣并非易事,新政府上臺后也將面臨內政外交的諸多挑戰。
政治生態轉變
初步計票結果顯示,由基督教民主聯盟與基督教社會聯盟組成的聯盟黨在此次選舉中獲得28.6%的選票,與選前預期大致相符,是最大贏家。現年69歲的默茨預計將被提名為下一任總理。
現任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社會民主黨(社民黨)表現不佳,得票率僅為16.4%,排名第三,這也是社民黨在二戰后的最差選舉成績。同在朔爾茨執政聯盟中的綠黨獲得11.6%的選票,位居第四。
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的崛起引人注目。這個成立于2013年的新興政黨獲得了20.8%的選票,排在第二,得票率較2021年大選翻了一番,也是它成立以來的最好表現。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社民黨在上屆選舉中勝過聯盟黨,并在聯邦層面組建了三黨聯盟執政,但隨后三黨分歧不斷,政府脆弱性凸顯。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杰克遜·簡斯說,這是德國統一以來投票率最高的一次選舉,顯示出德國人不滿于當前政府的不穩定狀態,希望通過選舉改變現狀。
大西洋理事會歐洲中心高級研究員卡蘿爾·舍費爾認為,德國選擇黨的上升勢頭預示著德國政壇的重要轉變,在德國選擇黨影響下,曾經由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也出現進一步“向右轉”趨勢。盡管德國選擇黨很難進入下一屆政府,但該黨已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
組閣談判不易
對于勝出的聯盟黨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盡快組建在聯邦議院擁有多數席位的穩定執政聯盟。組閣談判是這個過程的核心階段,各黨派圍繞政策、權力分配和未來施政方向進行磋商。在組閣期間,現任總理朔爾茨將繼續任職。
有分析認為,鑒于各黨派在移民等問題上存在分歧,新一屆政府的組閣與談判很可能十分棘手。默茨在23日選舉結束后的公開講話中也承認,未來的組閣談判將充滿挑戰,但他期待能在今年的復活節、即4月20日前完成政府組建。“世界不會等我們。”他說。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考慮到聯盟黨內部反對與綠黨聯合組閣的呼聲較強,加之德國政壇歷來設有不與極右翼政黨合作的“政治防火墻”,聯盟黨未來的合作伙伴很可能是社民黨。
對此,簡斯認為,如果聯盟黨和社民黨組閣成功,二戰后德國歷史上常見的兩黨“大聯盟”回歸,但也未必意味著新的政府就能提供德國人、甚至是歐洲人渴望看到的政治穩定。這兩個政黨在議院中可能只擁有微弱、甚至是極微弱多數,很難保證政府執政的持久性。
新政府挑戰多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最終組閣形式如何,未來的德國新一屆政府都將面對刺激經濟復蘇、彌合社會裂痕、推動戰略自主等諸多復雜挑戰。
德國經濟已連續兩年陷入衰退。競選期間,聯盟黨主張遵守“債務剎車”原則,承諾通過減稅來刺激經濟增長,但這一方案的有效性卻備受質疑。德國IFO經濟研究所近日表示,聯盟黨的改革方案預計將使國家財政收入每年減少970億歐元,政府預算會出現巨額赤字。
移民也是此次大選中備受民眾關注的一大議題。自2022年以來,德國接納超過200萬難民,社會治安惡化,民眾不滿情緒持續發酵。極右翼政治力量借機擴張,導致社會分裂進一步加深。
聯盟黨主張對非法移民采取更強硬立場。近期,默茨提出的一項反移民動議在聯邦議院獲得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一些議員的支持,被視為打破了德國傳統主流政黨不與極右翼政黨合作的“政治防火墻”,在德國多地引發抗議。
在外交方面,默茨23日晚表示,德國的外交政策目標是擺脫歐洲對美國的依賴,“對我而言,絕對優先的任務是盡快加強歐洲力量,以便我們能夠真正逐步實現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歐洲與國際問題講師亞歷克斯·克拉克森表示,默茨曾堅定奉行主張美歐合作的大西洋主義,但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的背景下,他轉而推崇強調獨立自主的戴高樂主義。德國領導人將美國本屆政府視作歐洲的潛在威脅,美歐裂痕擴大的可能性正不斷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