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月22日發表報道,題為《韓國如何扭轉可能導致“民族滅亡”的生育率危機》,內容編譯如下:
讓樸河娜(音)改變想法、決定結婚生子的關鍵因素并非她的愛人李根澤(音),而是她所居住的城市——韓國南部港口城市光陽。
光陽并非一個聲名遠揚或充滿魅力的地方,而是一座有著鋼鐵廠和其他重工業的城市,遠沒有首都首爾那樣精致繁華。但它在一個方面卻十分突出:那就是大力鼓勵夫妻生育子女。在決定結婚生子后,樸河娜夫婦現已成為大量免費醫療服務、補貼、免費診所及各類綜合服務的受益者。
對樸河娜來說,眾多福利包括生育能力和先天缺陷檢查、產前護理、20萬韓元(約合140美元)的交通補貼,以及在確認懷孕后可領取100萬韓元的補助。她甚至還能租借嬰兒玩具和吸奶器。
韓國專門劃撥52萬億韓元的國家預算,用于應對低出生率的相關舉措。
最近,韓國教育部公布了一項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將教育與托兒服務結合,為家長提供上下午的額外托兒服務。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一直在鼓勵大型企業為員工開辦日托中心。在光陽,近100家與鋼鐵制造巨頭浦項制鐵合作的公司都為員工提供了托兒服務。
光陽對生育的支持措施已取得顯著成效。過去三年間,該市人口實現增長,目前達到15.4萬。去年,有880對新人結婚,比2023年增長26%,新生兒數量為941名,增長13%。
全國層面也呈現出類似趨勢——去年11月,韓國全國新生兒數量為2.1萬名,同比增長15%。這些數據帶來了希望,表明韓國正著手克服一場因年輕人不愿生育而引發的生存危機。
官方數據顯示,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即每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子女的平均數)在2023年降至0.72,在世界上所有人口規模較大的國家中墊底。
2023年,韓國連續第四年出現人口死亡數超過出生數的情況。到目前為止,韓國的情況仍不容樂觀。
光陽帶來的希望在于,只要正確的政策得到有力實施,就能扭轉人口下降的趨勢。
類似的激勵計劃正在韓國各地涌現。去年7月,距離首爾約30英里(約合48公里)的京畿道華城市指定了兩款僅面向新婚夫妻出售的公寓。這兩款公寓面積達84平方米,幾乎是韓國普通公寓面積的兩倍。申請成功的夫妻只需支付4.72億韓元就能買下其中一套公寓,而類似面積的公寓市場價為14億韓元。
目前,華城市三孩家庭的數量在全國居首。該市認為,這得益于其家庭支持政策,包括為新婚夫妻提供健康檢查和咨詢服務。此外,該市有724家托兒機構,數量在韓國排名第二。
據預測,由于入不敷出,韓國的國家養老基金到2055年將徹底耗盡。
這場戰斗還遠未結束。目前,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僅勉強達到所謂“人口替代率”的三分之一。“人口替代率”指在沒有移民的情況下,要想維持人口穩定,每名女性需生育2.1個孩子。也有人質疑說,近期出生率的上升與其說是政府政策的作用,倒不如說是因為在新冠疫情期間大量被推遲的婚禮在疫情后集中舉行,導致結婚人數激增。
但無論如何,這至少為韓國避免此前一些預測所描述的那種命運帶來了希望——如果情況一直像過去那樣發展下去,最后一名韓國人將在2750年離世,世界上將出現首例因自身原因導致的“民族滅亡”。(編譯/劉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