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3月3日電 題:倫敦峰會對解決烏克蘭危機有何影響
新華社記者鄭博非
十余個歐洲和歐盟國家,以及烏克蘭和加拿大的領導人2日在英國倫敦舉行峰會,就烏克蘭危機和歐洲防務問題進行討論。
峰會為何在英國舉行?隨著美歐在烏克蘭危機上分歧凸顯,歐洲能否走出自主防務困局?美烏關系向何處去?
峰會為何在英國舉行
英國首相斯塔默曾多次表示,捍衛烏克蘭的安全就是捍衛英國和歐洲自己的安全,將烏克蘭問題放置在確保本國安全的同等位置之上。斯塔默此前提出,英國準備在必要時向烏克蘭派遣部隊。
在美國外交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斯塔默在2日的峰會上表示,作為歐洲主要大國,英國日益認識到與歐盟加強伙伴關系的重要性,在重大戰略安全上需要獲得歐洲盟友的支持,而不是在一旁觀望等待。
英國輿論認為,脫歐之后,英國獲得游離于歐盟之外進行外交斡旋的主動權。英美關系有特殊性,美烏領導人在白宮發生爭吵后,英方試圖為雙方“降溫”,努力扮演“中間人”的角色。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3日說,歐洲國家領導人在倫敦召開峰會并宣布繼續增加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不是為了實現和平,而是為了繼續戰爭”。
歐洲能否走出自主防務困局
英媒稱,此次倫敦峰會也是歐洲尋求在烏克蘭危機中主導外交努力的一次嘗試。英國《衛報》文章說,在對“烏克蘭和平協議”產生真正影響之前,歐洲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英國伯明翰大學教授約翰·布賴森表示,歐洲正逐步形成更具整合性的安全觀,并由歐洲自身主導,而不是單純依賴美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伊恩·貝格說,歐洲各國意識到,美國可能不再是他們可以依賴的伙伴,歐洲必須迅速明確自己的立場。
斯塔默2日表示,英法兩國將領導一個“志愿者聯盟”,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并制訂結束與俄羅斯戰爭的計劃。但有英國官員承認,如果沒有美國的軍事后盾,包括空中掩護和情報支持,歐洲部隊在烏克蘭的行動仍將難以維系。
佩斯科夫認為,西方國家內部已經出現分化,“集體性”正在喪失,一些國家的立場發生變化,但部分國家仍堅持支持烏克蘭,支持軍事沖突,不認為應盡快走向和平。
美烏關系向何處去
美國多名高級官員2日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批評澤連斯基與特朗普會晤時的表現,并稱如果澤連斯基不能通過談判結束俄烏沖突,那么烏克蘭就該換個領導人。
澤連斯基2日表示,他從倫敦峰會收獲了“歐洲的明確支持”,而烏方隨時準備與相關方“合作”。他說,盡管未能在美國白宮達成美烏礦產協議,但他仍“愿意”簽署該協議。盡管同特朗普的會晤充滿摩擦,他仍愿意與美國進行“建設性對話”。如果收到邀請,他愿意重返白宮進行進一步會談。
斯塔默稱,特朗普希望達成能實現持久和平的協議并結束烏克蘭危機,但澤連斯基擔憂的是,達成協議后和平是否能得到保障以及協議內容是否能得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