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休斯敦3月11日電 綜述|“不確定性”成“劍橋能源周”主調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一年一度的國際能源行業高端會議“劍橋能源周”日前在美國休斯敦開幕。能源市場與能源轉型的“不確定性”構成會議主基調。
作為全球能源領域重要論壇,本屆會議于10日至14日舉行。與會專家指出,地緣政治緊張、國際油價低位震蕩、美國政府關稅和外交政策及其對全球貿易的沖擊,乃至“不能排除”的衰退風險,一個多月來都在助推這種“不確定性”氣氛四下彌漫。
標普全球公司在會議期間發布的一份展望報告說:“能源行業正處于十字路口。”報告把高通脹、經濟增速放緩和能源成本上升,都歸為全球不確定性的驅動因素。國際原油價格上周跌破每桶70美元,為三年來最低水平。
開幕當天,一場座無虛席的討論會擊中很多與會者心頭疑慮:關稅、貿易和競爭,是否在取代多年來人們孜孜以求的能源目標——“安全、可負擔、可持續”,成為重塑能源市場和政策的新現實?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托馬斯·多尼倫在發言中說,過去8年,世界發生了一些“根本性的、不可逆轉的變化”。全球體系更加分裂、動蕩,大國合作、協調減少。再度上臺的特朗普政府試圖迅速重塑美國的經濟和地緣政治關系,給全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歐盟委員會能源總司負責人迪特·尤爾·約恩森指出,政府有責任減少不確定性,為投資和商業提供更可預測、更穩定的環境。同時,在一個更加交易化和不確定的世界,仍然需要伙伴關系以合作應對挑戰。
3月10日,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國際能源行業高端會議“劍橋能源周”上,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發表講話。新華社發(周怡恒攝)
在不確定性高企的氛圍里,美國政府的關稅和能源政策備受關注。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在大會上重申美國將擴大化石燃料生產以鞏固全球主導地位。但貝克休斯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洛倫佐·西蒙內利預測,當前油價水平可能抑制美國油氣企業勘探投資。石油巨頭雪佛龍石油公司上月宣布計劃全球裁員15%至20%。
劇烈變化的地緣政治和國際格局使全球能源轉型復雜、漫長、成本高昂,轉型困境成為本次能源周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會前,標普全球副主席丹尼爾·耶金、拉扎德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彼得·歐爾薩格和標普全球首席能源策略師阿圖爾·阿里亞在美國最新一期《外交事務》撰文指出,對全球能源系統快速轉型的期待是錯誤的,國際社會需要就此進行重大反思。
3月10日,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國際能源行業高端會議“劍橋能源周”上,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托馬斯·多尼倫(中)同歐盟委員會能源總司負責人迪特·尤爾·約恩森(左)及其他與會者交流。新華社發(周怡恒攝)
上述三位專家在10日的專場討論中指出,2024年風能和太陽能、石油和煤炭產量同步創下新高,傳統能源消費占比自1990年以來未見明顯下降。南北之間在氣候目標與發展需求間的分歧,加之關鍵礦產競爭、人工智能革命帶來的電力需求激增等,均制約著能源轉型步伐。
3月10日,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國際能源行業高端會議“劍橋能源周”上,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發表講話。新華社發(周怡恒攝)
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指出,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將長期互補共存,未來能源體系需在可持續性、安全性、經濟性之間實現平衡,并切實滿足發展中國家技術需求。
3月10日,與會者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國際能源行業高端會議“劍橋能源周”的現場交談。新華社發(周怡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