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內羅畢3月22日電 綜述|科學管理水資源 共筑“綠色糧倉”——中企承建的灌溉工程助力肯尼亞農業發展
新華社記者李卓群 林晶
在肯尼亞西部西亞亞郡,69歲的農民彼得·奧尼揚戈正在維多利亞湖畔的平原上辛勤勞作。他首次將清澈的河水通過灌渠引入新挖的田壟,為即將播種的蔬菜做好了準備。
奧尼揚戈取水的灌渠屬于肯尼亞恩佐亞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項目,這是肯尼亞目前最大的灌溉設施,由中國電建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電建市政”)承建。2024年4月項目主體完工實現通水,為沿線干旱貧瘠的土地帶來生機。
農業是肯尼亞的經濟支柱,該國農業人口占比高達70%。盡管如此,糧食安全問題仍是該國面臨的主要挑戰。長期以來,肯尼亞都是“看天吃飯”,全國僅約4%的耕地擁有灌溉設施,農業生產高度依賴降雨。隨著近年來極端天氣的增加,尤其是2022年至2023年連續兩年的嚴重干旱,肯尼亞農業出現明顯減產。
“缺水”是肯尼亞農業面臨的普遍問題。不僅高原和荒漠地區缺水,就連緊鄰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的肯尼亞西部地區也概莫能外。
作為肯尼亞境內重要的河流,恩佐亞河呈西南流向匯入維多利亞湖,流經特蘭斯恩佐亞郡、瓦辛基蘇郡、卡卡梅加郡和布西亞郡等重要糧食產區,其中還包括肯尼亞國家級水稻種植試驗區。恩佐亞河上游地勢高,降水較多,但水流較快,很難儲存水資源。下游地區地勢低洼,容易積水因而洪水多發。但在無降雨的旱季,由于缺少蓄水設施,加之赤道地區蒸發量大,低洼地區又極有可能出現干旱。科學管理水資源成了當地農業發展的首要關切。
在此背景下,恩佐亞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項目應運而生。項目包括主干渠、支渠等在內的各級灌渠111公里,以及71公里的排渠,田間灌渠736公里,并涉及37公里防洪堤的建設,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2025年1月,肯尼亞總統威廉·魯托在考察恩佐亞河下游灌溉工程時表示,中國企業按質按量完成項目,“擴大了灌溉面積,農民利用新基礎設施來提高糧食產量,將有助于緩解肯尼亞的糧食短缺狀況,也將對本國的‘自下而上經濟轉型’作出重大貢獻”。
奧尼揚戈是當地農民小組的負責人,他所在的第二農田區是整個灌溉項目的14個區塊之一。“這是我們首次利用灌渠的水種植莧菜、埃塞俄比亞羽衣甘藍、西紅柿和洋蔥。我們組有30名農民參與其中,預計3個月后將迎來豐收。”奧尼揚戈說。
約瑟芬·阿金伊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她對中國修建的灌渠贊不絕口,因為這將使她從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轉向盈利的農業經營。“現在我們可以全年種植作物了,因為我們可以隨時利用重力將水從灌渠引到我們的農田。”
當地農民塞繆爾·奧多爾的農田里種滿了西紅柿、羽衣甘藍和豇豆,這些作物已經接近成熟。他預計,一旦找到穩定的市場來供應這些新鮮農產品,他將獲得豐厚收益。他還表示,這個灌溉項目依靠重力自流引水,讓他不再依賴柴油動力水泵抽水灌溉,這將節省一筆電費。
據肯尼亞國家灌溉管理局統計,項目將使覆蓋區域全年節省3800萬肯尼亞先令(約合3萬美元)的電費,助力當地真正實現農業的綠色發展。
肯尼亞國家灌溉管理局的農業灌溉專家愛德華·穆亞表示,該項目已建立兩個示范點,向農民推廣高效灌溉技術,并幫助他們對接農產品收購商。“我們對這個項目充滿信心。它正在改變當地農業生產格局,使農民從傳統小規模種植邁向商業化種植。”
穆亞認為,該項目充分考慮了土壤生產力、水資源可用性和水利用效率等因素,依靠現代技術、創新模式和科學管理,該項目可作為示范,推動肯尼亞乃至整個非洲從依賴降雨的農業模式向可持續的灌溉農業轉型。
“應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灌溉農業是關鍵。這一旗艦項目樹立了良好典范,值得借鑒和推廣。此外,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這一項目更加經濟環保,農民可以利用重力引水,無需依賴耗能的抽水設備。”穆亞說。
除高質量履約建設外,電建市政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當地社區緊密合作。電建市政肯尼亞恩佐亞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項目經理馬東明介紹說:“自2018年開工以來,項目多次義務修復社區出行道路、改善校園環境;響應當地政府號召,積極參加搶險救災,修復受損橋梁等,保障民生。特別是在2020年布西亞郡抗洪搶險中,我們迅速行動,保護受災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獲得了肯尼亞政府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