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 題:特朗普“顛覆”美國外交傳統?沒有?!鸬酌绹饨灰灰载炛陌詸啾旧?/p>
新華社記者劉品然
“美國覬覦我們的資源,我們的水,我們的土地,甚至我們的國家。一旦得逞,將摧毀我們的生活?!北驹滦庐斶x的加拿大執政黨自由黨黨首馬克·卡尼在勝選演講中這樣警告。
加拿大,美國的近鄰、盟友和最大貿易伙伴之一,近來成為美國公開霸凌的對象。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加拿大不斷揮舞關稅大棒,還反復宣稱后者應成為美國“第51個州”。在21日接受采訪時,特朗普說,他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想法是“認真的”。
2025年3月14日,在加拿大渥太華,加拿大新總理馬克·卡尼在宣誓就職儀式后向媒體發表講話(視頻截圖)。新華社發(米克·格佐夫斯基攝)
加稅、脅迫、退群、斷供……美國媒體驚嘆,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推出的一系列“美國優先”政策正在“顛覆”二戰后美國奉行的“自由國際主義”外交原則。事實果真如此嗎?
縱觀美國戰后外交史,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外交動作都能找到類似的先例。本屆美國政府與歷屆美國政府相比,其所作所為只是表達方式的差異,并無本質上的不同?!懊绹鴥炏取钡陌詸嘈再|始終是美國外交的真實底色,特朗普政府只不過是更加直白,讓習慣于美國傳統精英階層塑造的美國形象的人感到驚詫而已。
“復蘇19世紀的帝國主義”
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要求對美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參與情況予以“評估”。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表示,美國“將不再容忍不平衡的盟友關系”,不能假設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會永遠持續。這些做法與美國歷史上的孤立主義做法一脈相承。
特朗普多次強調“美國特有的地理優勢”,稱大洋屏障能讓美國免受歐洲沖突的影響。美國芝加哥大學國際關系學副教授保羅·波斯特稱,特朗普的這種言論體現出“純粹的19世紀思維”。
“關稅大棒”更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特朗普在1月20日就職當天宣布成立負責征收關稅的“對外稅務局”,此后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對進口自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還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個外國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特朗普在會見日本、印度等國領導人時,都以美國“處于不利貿易地位”為由向對方施壓,逼迫其作出讓步。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刊文指出,特朗普政府的保護主義理念和挑釁性關稅政策“反映出根植于19世紀的重商主義世界觀”。
脅迫他國、覬覦他國領土和資源的一連串舉動,具有其歷史上顯著的帝國主義色彩。在巴以沖突問題上,特朗普宣稱要“清空加沙”“接管加沙”,以停止援助為要挾,逼迫埃及和約旦接收巴勒斯坦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特朗普以暫停對烏援助甚至公開質疑烏總統澤連斯基合法性相威脅,逼迫烏方簽署礦產協議。
2025年3月1日,在加沙地帶北部杰巴利耶的廢墟上,巴勒斯坦人在齋月的第一天共進開齋飯。新華社發(馬哈茂德·扎基攝)
特朗普政府多次宣稱,要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個州”,揚言“吞并”格陵蘭島,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員法里德·扎卡利亞近期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評論文章說,特朗普政府正在“復蘇19世紀的帝國主義”。
“這些行為并非前所未有”
“天翻地覆”“顯著改變”“完全逆轉”……這些“驚呼”近來頻頻出現在美國媒體關于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報道中?!度A爾街日報》說,特朗普政府顯著改變了戰后數十年來美國外交政策的方向,從根本上重塑美國與世界的關系。
然而,美國知名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在其《美國總統及其外交政策》一書中寫道:“看看二戰后所有美國總統的表現便能明了,(特朗普政府)這些行為并非前所未有。”
在退群斷供問題上,里根政府1983年曾表示要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由是隨著該組織成員數量的增加,美國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被稀釋”,該組織已不再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奧巴馬政府2011年也曾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該組織成員為由,大幅削減對該組織的經費支持。這些做法的本質是,對于國際組織和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特朗普與他們并無二致。
特朗普政府對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方式也不是什么新鮮事。20世紀60年代末,尼克松政府為從越南戰爭的泥潭中抽身,瞞著美國扶植的南越政權同北越方面在法國巴黎進行秘密談判。為讓南越接受相關協議,美國承諾向南越提供大量援助。1973年1月,美國同越南各方在巴黎簽署《關于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隨后開始撤軍,但此前對南越的援助承諾最終淪為空頭支票。時任南越領導人阮文紹的話令人玩味:“成為美國的敵人很容易,但要成為朋友卻很難?!?/p>
特朗普政府也不是首個想要占據格陵蘭島的美國政府。1946年,隨著冷戰“鐵幕”徐徐落下,美國杜魯門政府看中格陵蘭島的地緣戰略價值,向丹麥提出以價值1億美元的黃金和阿拉斯加州部分油田的開采權來換取格陵蘭島。1946年1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伯恩斯在與時任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會晤時提出,丹麥將格陵蘭島賣給美國會是“最直接且令人滿意的選擇”。丹麥對美方的提議感到震驚并予以拒絕。
這是2025年3月20日拍攝的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首府努克景色。格陵蘭島是丹麥的自治領地,也是全球第一大島。首府努克是格陵蘭島的最大城市,人口約1.5萬。新華社記者趙丁喆攝
美國政府在爭奪戰略礦產資源時的不擇手段也早有體現,剛果(金)是受害者之一。剛果(金)的前身比屬剛果時期,美國約四分之三的進口銅礦、約八成的工業鉆石都來自這里,其鈾礦曾為美國核武器研制發揮關鍵作用。1960年6月,比屬剛果宣告獨立,成立剛果(利)。美國認為該國時任總理盧蒙巴持親蘇聯立場,擔心豐富的礦產資源會落入蘇聯之手,于是策劃了推翻盧蒙巴的秘密行動。美國媒體此后揭秘,盧蒙巴本人的遇害與美國中央情報局有直接關聯。美國歷史學家斯蒂芬·韋斯曼指出,礦產資源是美國干涉該國的最主要動機。
在經貿問題上奉行保護主義政策、在巴以沖突等問題上長期持不公正立場,更是美國歷屆政府的常規操作。英國《衛報》評論:“哪怕在那些更有紳士派頭的總統執政期間,美國也長期保持著違反國際法、羞辱國際機構以及憑借其超級大國地位采取單邊主義行徑的記錄?!?/p>
“一如既往的本質”
“美國優先”并非特朗普政府的發明創造,而是貫穿于美國外交史的真實底色,體現的是唯我獨尊的霸權思維。美國希爾斯代爾學院軍事史項目主任馬克·莫耶表示,如果拋開言辭而只關注政策內容,特朗普政府與往屆政府區別并不大。
日本前外交官、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外交和國家安全研究主任宮家邦彥在《日本時報》網站發表文章說,以他27年的外交經驗來看,無論誰是美國總統,美國的外交政策始終遵循“美國優先”,從未出現“美國第二”的情況?!懊绹鴥炏取笔恰懊绹蝗缂韧谋举|”。
這是2024年4月2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一些國際政治分析師指出,二戰后,在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或美國一家獨大的單極體系中,“美國優先”主要體現在爭奪霸權和維護霸權的實際行動中,而不是在言語上反復宣揚。當下,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更為赤裸裸地宣揚和實施“美國優先”政策,主要是因為美國實力衰落以及焦慮上升,以此孤注一擲。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認為,“美國優先”之所以成為特朗普政府的對外政策理念,與美國綜合國力日趨下降、美國精英階層和普通民眾的焦慮感普遍上升密切相關。宮家邦彥也表示,每當美國處于困境時,“美國優先”的真實面目便更加充分地暴露出來。
美國國際政治學者羅伯特·卡根表示,在北美殖民地時期,從歐洲來到這片大陸的殖民者在獲取土地和財富的過程中展現出貪婪利己的個人主義,這成為美國此后不斷對外擴張的動力。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緝思認為,基于極端利己主義價值觀的美式民主制度為其單邊主義、霸權行徑提供“認可和授權”。例如,美國經常憑借國內法律實施長臂管轄和國際制裁,甚至發動戰爭。
正如英國《衛報》專欄作家奈斯琳·馬利克所言,特朗普政府的諸多政策并非憑空而來,其所暴露的恰是美國的本來面目?!啊乩势罩髁x’有許多根源,其中之一便是由特朗普的前任們構建的政治體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