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3月28日電 專訪|美關稅政策“混亂、反復無常且史無前例”——訪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
新華社記者趙修知 趙小娜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視頻專訪時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采取的關稅政策“混亂、反復無常且史無前例”。
沃爾夫說,美國的關稅政策破壞了國際貿易規則,甚至與任何合理的貿易政策相悖。“以我對全球貿易的了解,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像這樣開展過貿易。一夜之間突然表示要施加關稅,第二天又取消,不久后又威脅要再次加稅,這種做法完全超乎想象。”
沃爾夫表示,美國關稅政策的主要影響是在全球范圍內制造巨大不確定性,為投資計劃和貿易合作設置障礙,造成經濟活動普遍萎靡。
談及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時,沃爾夫認為,短期至中期來看,最直接的影響是“美國人變得更窮、物價變得更高”,因為美國很難在“一夜之間”生產出大量進口替代品,而在關稅影響下進口商品將變得更加昂貴。
沃爾夫說,長期來看,美國公司將開始投資生產進口商品的替代品,但這個決定“有些冒險”,畢竟美國總統的任期是4年,但大型工廠的投資期限遠遠超過4年。一旦4年后既有政策被推翻,許多制造商將陷入產品毫無競爭力的困境。
與此同時,由于投資向生產進口商品的替代品轉移,對美國出口產品的投資恐受影響。沃爾夫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實際上是在將生產從競爭力更強的行業轉移到競爭力較弱的行業。”
沃爾夫表示,整體來看,提升工業領域的就業將以犧牲服務業等其他行業的就業為代價,因此關稅政策并不會有效拉動美國就業。
隨著其他國家相繼推出反制措施,沃爾夫認為,未來各國同美國的貿易規模將縮小,大型經濟體將變得更傾向于自給自足,但貿易平衡可能不會發生很大變化,美國貿易逆差可能持續。
沃爾夫還指出,當前美國的一些關稅決定“似乎與貿易政策毫無關聯”。以加拿大為例,特朗普政府在討論對來自加拿大的商品加征關稅時,關注的是藥品和移民相關的議題,與貿易并不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