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南博鰲3月28日電 題:中國正為全球發展增信心、添動力——中外與會嘉賓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新華社記者劉開雄、吳茂輝、王與點
在25日至28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作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中國經濟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
“亞洲占全球貿易量的40%左右,而亞洲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中國。”在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政策顧問扎法爾看來,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沖擊,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以及提出的一系列國際發展倡議,對亞洲國家迎接挑戰至關重要。
在本屆論壇年會期間,許多與會嘉賓表示,面對時代發展浪潮,中國正在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推動亞洲乃至全球經濟應對日益增長的不確定性挑戰。
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說,全球未來發展將聚焦亞太地區,在區域合作規則的構建中,中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構建亞太地區更為協調、一體化的經濟體系很有信心。”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成果顯著。中國創新發展之路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話題。
美國前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說,中國在經濟增長和技術革新等領域取得的進步“非常了不起”,總是能用新事物令世界感到驚喜。他認為,中國有很多人才,他們受教育程度高,且富有創新精神,與此同時,中國的開放政策帶動了資本流動。這兩大因素加速了中國的發展。
“中國在全球創新中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更多亞洲地區國家更快地用上新技術、新能源,有效降低發展成本,支持經濟快速增長。”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說,中國有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工程師,中國政府在創新產業融資等方面有針對性政策,這些都在推動科研和工業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創建了卓越的創新生態體系。
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的眼中,中國經濟韌性是我們對未來企業發展充滿信心的重要原因。他說,中國企業正在擁抱新技術,通過創造競爭力產品,抵御價格競爭和市場收縮風險。
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也是本屆論壇年會的重要議題。不少與會嘉賓認為,在推動全球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中國不僅有豐富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而且中國綠色經濟發展也能給各國帶來綠色轉型急需的資金、技術、裝備等。
“毫無疑問,中國是全球綠色發展的先行者、領導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兼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薩克斯說,中國在光伏利用等方面提供的方案是雙贏多贏的。
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副總干事海倫娜·麥克勞德認為,中國是推動綠色變革的重要引領者,“在政策支持、資本投入和創新生態的推動下,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儲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助力亞洲成為綠色技術研發的全球先鋒”。
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穆罕默德·阿布納揚深有體會地說,得益于中國技術的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應鏈成本的優化,綠氫的成本可以降低50%,這有助于沙特實現脫碳。
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增信心、添動力。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看來,中國的開放政策,尤其是單邊開放政策,有重塑世界貿易格局的能力。他說,中國的單邊開放政策正在擴展到越來越多的領域,“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身市場的開放就是一個國際公共產品。”
“沙特‘2030愿景’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緊密對接,為跨國投資和技術交流創造大量機遇,推動經濟發展。”沙特基礎工業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爾-法季說,通過將西亞的能源資源和原材料優勢與東亞的技術專長和基建能力有效對接,各方將能共同打造清潔能源解決方案與可持續材料的協同價值鏈。
“中國出口有很好的韌性,推動了中國經濟增長,也影響和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表示,“中國市場的健康對全球非常重要,中國國內市場有助于我們擴大創新發展。”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正如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所言,中國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將為亞洲乃至全世界帶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