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3月28日電 題:美關稅威脅令英國財政前景雪上加霜
新華社記者趙小娜
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26日公布春季預算案,計劃削減140億英鎊(1英鎊約合1.29美元)支出并改革福利制度,以增強經濟韌性。然而,美國當天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這如同一把利刃懸在英國經濟上方,隨時可能擊破其脆弱的財政平衡。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關稅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已成為英國財政前景面臨的最大外部變量。一旦爆發貿易沖突,英國財政政策的“緩沖空間”可能在短時間內被迅速吞噬,給本就緊張的政府預算帶來嚴重壓力,令英國財政前景雪上加霜。
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26日將2025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去年10月預測的2%下調至1%,并指出生產力停滯、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以及金融環境持續收緊是增長預測調整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英國近兩年每小時產出的年增長率處于歷史低位,遠低于實現財政可持續性所需水平。預算責任辦公室警告,若這一趨勢持續至2029年,英國政府財政赤字可能擴大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
里夫斯表示,“對當前經濟增長數據并不滿意”,剛推出的財政整頓計劃將增強英國“抗沖擊能力”。
但預算責任辦公室負責人理查德·休斯指出,與以往相比,當前財政政策回旋余地“極其有限”,緩沖空間僅為正常時期的三分之一。若經濟增長、利率或貿易環境出現輕微波動,都會導致這一計劃偏離軌道。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宣布對進口鋼鐵、汽車加征關稅。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貿易政策極有可能沖擊疲弱的英國經濟。
預算責任辦公室測算,如果美國對包括英國在內的貿易伙伴提高20個百分點的關稅,英國GDP將最多縮減1%。休斯說,若美國關稅政策全面實施,“將足以抹去目前財政大臣爭取到的全部緩沖空間”。
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學者史蒂夫·諾蘭告訴記者,里夫斯的財政政策“極易受到全球市場波動的影響”。英國年初的財政緩沖僅有99億英鎊,這意味著政府如履薄冰,“有限的緩沖空間甚至不足以應對單月債務利息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美國是英國第二大出口市場,英國對美出口約占其總出口額的15%,其中汽車、威士忌等產品出口依賴度較高。一旦美方啟動加征關稅,這些行業恐將首當其沖,進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伊恩·貝格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將經濟復蘇的希望寄托在未來幾年增長回升的假設上,但現實中,政策落實面臨重重挑戰。“外部環境不穩定,這種預期缺乏現實基礎,”他說,“真正的財政考驗尚未開始。”
英國財政研究所所長保羅·約翰遜警告說:“面對不確定性增加的外部環境,政府將承擔政治代價,而民眾則需承受經濟代價。”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春季預算案雖然為英國政府爭取到短期喘息機會,但財政緊縮與增長目標之間的脆弱平衡無法抵御重大外部沖擊。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保羅·戴爾斯說:“財政政策真正的博弈將在外部沖擊發生后展開。”
隨著美歐貿易局勢發展臨近關鍵節點,英國政府或將很快迎來新一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