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緬甸曼德勒3月31日電 記者手記|馳援曼德勒的日與夜
新華社記者馬卓言 張東強 才揚
“你知道爸爸要去干嘛嗎?”
“去救人!”
“你知道爸爸要去哪里嗎?”
“緬甸!”
艙門關閉后,中國救援隊隊員崔飛樂在起飛前的間隙同家人通了話。
當地時間3月29日16時30分,記者跟隨應急管理部派出的中國救援隊乘包機抵達緬甸仰光。震中所在地曼德勒省,多處橋梁道路損毀嚴重,周邊機場不具備大型飛機起降條件。為了爭取更多救援時間,中國救援隊決定乘車連夜奔赴災區。
從仰光出發是18時30分,距離震中600多公里。一夜奔波,中國救援隊在第二天7時到達內比都附近。道路阻斷、信號不通、環境復雜……通往災區的路困難重重,剩下的300多公里路程足足走了10個小時。
有硬仗要打,中國救援隊隊員們抓緊時間養精蓄銳。休息之余,曲旻皓和隊友們對曼德勒可能有幸存者的建筑結構進行分析,設計支撐支護方案,并提前確定了救援裝備,確保在到達現場后能以最快速度投入救援。
一路上,坍塌毀壞的房屋漸漸增多,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鎮地區。
“過了這座橋就是曼德勒市了?!?/p>
車隊向前挺進,隨著向導的指引望去,殘垣斷壁、碎石瓦礫隨處可見,寺廟坍塌,學校損毀,高層建筑表面裂痕明顯。不少當地受災群眾坐在路邊,等待轉運車輛。
車一停穩,中國救援隊迅速派出一支16人的突擊小隊前往現場踏勘。
曼德勒市長城酒店側傾塌陷,七層的大樓從二層處斷裂倒塌,鋼筋和管道如獠牙般外翻,將一些人牢牢困在其中。
勘探、協商、破拆……從當地時間3月30日19時30分開始,中國救援隊一刻不停,同現場其他救援力量展開聯合營救。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5小時后,裂縫深處傳來好消息:“人馬上出來了,女性,還活著!”
當地時間3月31日0時40分,一名被困60余小時的女性被成功救出。
同一時間,曼德勒市天空公寓搜救點內,中國救援隊另一組行動隊的搜救工作正緊張進行著。
地震發生時,一位被困者家屬還在外地,電話里,他5歲的兒子驚恐呼救:“爸爸,快來救我……”電話聲戛然而止,他心急如焚。天空公寓廢墟前,他焦急地向中國救援隊隊員薛鵬慧描述著方位。
“聽到他的求救,我五味雜陳,我也是一名父親,我的孩子也是5歲。必須抓緊救援!”薛鵬慧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中國救援隊隊員們循著反饋聲垂直向下破拆,準確找到了廢墟下的一名女孩和一名孕婦,并將二人順利轉運。
曼德勒的夜幕下,搜救現場到處是救援隊忙碌的身影,也上演著堅強自救的生命奇跡。
天空公寓疊餅式坍塌,將一個緬甸小女孩和她29歲的姐姐困在樓層間,小女孩憑借嬌小的身形自行爬出了廢墟,并幸運地遇到了在現場勘探的中國救援隊隊員。
小女孩不顧身上的傷,帶著中國救援隊隊員的無線電手臺爬回姐姐的位置。隊員們在確認姐姐依然存活后迅速動手破拆,開辟出一條生命通道。沿著這條生路,姐姐順利爬出廢墟。
一夜不停,中國救援隊成功救出4名幸存者。
那名5歲的男孩還沒找到,雖然生存希望渺茫,但薛鵬慧不想放棄,他和隊友們返回營地,稍作休整,準備繼續展開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