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意大利米蘭4月14日電 記者手記|中國設計在米蘭“落地生根”
新華社記者任耀庭
四月的米蘭,萬物復蘇。陽光灑在斑駁的石板路上,空氣中飄散著咖啡與梧桐的香氣。作為全球設計界一年一度的盛事,2025米蘭設計周如期而至。在熙攘的人潮與創意的激蕩之間,一抹濃郁的“中國紅”格外引人注目。
當地時間4月7日,第二屆米蘭設計周中國周在米蘭華人街開幕。中國周策劃了幾十場展覽與活動,圍繞產業合作、品牌落地、社區共建展開,以推動中國理念在海外“落地生根”。
記者在中國周的核心展區米蘭ADI設計博物館的文創中國精品展中看到,館內展覽了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的蛇年生肖特別款“蛇墩墩”、三星堆遺址特別設計款的酒樽、以及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雕像等中國文創精品,吸引大批海外游客駐足。與此同時,來自中央美術學院、鄭州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的教授、學者在會場與意方設計機構深度交流,圍繞“如何讓中國設計在地化”進行探討。
中國周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存真告訴新華社記者,這次展覽是一座連接中西方設計思維的橋梁。這個橋梁的另一端,連接著一代更自信、開放、世界化的中國設計師。他們不再執著于“被看見”,而是希望持續輸出自己的理念,孵化長期的合作和產業。
談到設計必然會涉及創新和科技。在中國周的開幕活動上,“都靈汽車設計獎”首次亮相,該獎項由都靈車展集團與米蘭中國設計中心聯合發起,旨在表彰已在歐洲上市的中國汽車在創新設計方面的卓越表現,獲獎品牌將在今年9月的都靈車展正式宣布。
意大利都靈車展新聞官芭芭拉·圣蒂塞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汽車品牌的設計已經達到極高水準,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歐洲傳統品牌。她希望通過設立“都靈汽車設計獎”深化歐中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推動意中跨文化融合。
圣蒂塞說,中國汽車品牌技術水平先進,“中國品牌的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發展潛力很大,市場前景值得關注”。
在距離中國周展臺幾公里外的布雷拉街區,比亞迪旗下的中國汽車品牌騰勢也完成了歐洲首展,其推出的智能豪華旗艦車型Z9GT展現出獨特的東方曲線,與巴洛克建筑碰撞出一種超現實的和諧。試駕的外國游客絡繹不絕,好評如潮。
騰勢不是一個孤例。記者在米蘭街頭看到,小鵬、廣汽、吉利等中國車企紛紛開設展區,吸引眾多目光。隨著更多中國車企走向世界,“出海”的內涵正在悄然改變。從前,豪華汽車領域幾乎由西方品牌壟斷;如今,中國品牌正在這個舞臺上展現風采,其不以價格取勝,而是憑設計、技術與理念。
在米蘭國立大學,一個名為“禮物”的圓形蛋糕狀的鏡面裝置被放置在庭院中心。來自杭州的設計者陳耀光介紹,鏡面投射出米蘭國立大學的歷史建筑,表面刻有拉丁文、意大利語和中文的“禮物”二字,體現中意文化交融的意蘊。
意大利游客斯特凡諾告訴記者,從空中俯瞰,這個鏡面裝置如同一個被切開的披薩,非常有趣。“它完美地融入當地環境。我對中國設計的水平感到驚訝。”
如果說十年前,中國設計還在歐洲的邊緣發出輕聲的“你好”;那么如今,它已站在廣場中央,堅定地說出“讓我們做得更好”。這句“更好”的底氣,來自于設計師、企業家、政府機構、社區力量的集體努力。對今日的中國來說,“出海”不再是短暫的航行,而是一次真正的棲居。
四月的米蘭春風和煦,中國設計正逐漸在街區、在展館、在一場場中意對話中,落地生根,長出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