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多哈4月16日電(記者汪強)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近日刊登英國劍橋大學戰略與政策教授卡邁勒·穆尼爾題為《抱歉,美國,關稅帶不回就業崗位》的文章。文章說,全球化已經重塑了美國勞動力市場,加征關稅不會把工作崗位帶回美國。文章摘要如下:
早在2011年的一次白宮晚宴上,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問蘋果公司已故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怎樣才能讓蘋果手機在美國制造?”喬布斯回答道:“那些工作崗位已經回不來了。”
像蘋果手機這樣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的高科技產品,其背后的產業生態系統需要很多年才能建立,而與之配套的技術能力、勞動力技能和產業協作關系,更是難以一蹴而就。工廠不可能隨意從一個國家搬到另一個國家。
美國宣布對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試圖以此手段重塑美國制造業。然而,對全世界加征關稅,真的能解決美國競爭力的問題嗎?這要看美國究竟希望通過這種政策達成什么目標:是為了在談判中增加籌碼?是為了爭取更多市場準入?還是想把那些已經外包出去的工作崗位帶回美國?
如果只是為了提高談判籌碼,美國也許能逼迫某些國家讓步,但代價將是美國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即便勉強達成某些協議,也未必能真正改變像通用或福特這樣的企業命運。至于“制造業回流”的夢想,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已經承認,回到美國的工廠多數將由機器人運行。
用強硬手段逼迫國家和企業投資美國效果有限。圍繞某一產品建立產業生態,需要多年時間。如果美國真正的目標是重新奪回在創新、開發和制造方面的主導地位,那么削減科研經費絕非明智之舉。
關稅政策對特朗普政府而言恐怕難以收效。若繼續強行推進,最終導致通脹上升,可能成為其政治上的“烏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