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一直在下雨,我們下游對水位的預測自然會不斷變化。”昨日,廣安市抗洪救災指揮部一官員說,群眾的埋怨他們能理解。
【人水矛盾】
“其實還是怕”
7月21日,渠江大壩邊上的一家KTV內,老板正招呼著員工沖刷積滿淤泥的店鋪。高壓水管的沖刷下,射燈、水晶吧臺、實木桌椅的碎片,隨著泥漿流出店內。
“幾十萬的裝修沒了。2007年就發了一次水,這次又來了。”她說,自己很想不通,這里這么容易被淹,政府為什么還要在這里建房子招商。
“2004、2007、2010,六年中淹了三次,每次損失都不小于10個億。”廣安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說,在廣安,如何處理洪水與老城區之間的關系,是一個讓人很來火的問題。
“整體搬遷尚沒有考慮。”廣安市水務局局長徐元武說,如果把較易受洪災的老城區整體搬遷,政府還沒有這樣的財力。
他認為,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案依舊是加固堤防,不過要全面加固堤防,只靠當地政府的財力明顯不夠。
他說,2009年1月,水務局向水利部報了一個堤防建造方案,總成本在5億元左右。目前,水利規劃設計院和環保部環評部門已經通過,還在等發改委立項。
7月21日夜,廣安市老城區里,從四面八方趕回的人們,在清洗家園。部分城區還未通電,點點燭光下,防疫人員噴灑著消毒水。
燭光下,蛋糕店老板張作武,細心地洗著塞滿淤泥的攪面機。“家里人來電話勸我,莫要怕。”他說,其實他還是怕,“真不知道,這樣的洪水還會不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