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潭頭鎮衛生院二樓,記者見到了6名此次“大難不死”的幸存者。他們渾身都是被樹枝、石頭磕碰而留的傷痕。傷者李向紅是附近大王廟村村民,渾身多處擦傷。漲水時,他和外甥等人在橋南看洪水。“當時,橋上擠滿了附近的村民和來九龍療養院的游客,有近百人。”李回憶說。
“也就是瞬間,我站的橋南側最先垮塌。也就是幾秒鐘,我看到身旁的10多人,包括外甥,全掉水里了。隨后,我就被砸暈了。等我幾分鐘后醒來時,發現自己被掛在下游200米外的柳樹上。當時水很大,到處都是掙扎的手。太可怕了,幾十條人命,說沒就沒了啊!”李向紅說。隨后,附近湯營村的人向他拋來繩索,把他拉上岸。
大橋垮塌:2009年該橋由于部分坍塌,曾進行過維修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垮塌的大橋實地探訪。眼前的景象,讓人驚呆。整座大橋全垮塌在河中,只剩下拱形橋基。橋兩頭的漢白玉欄桿仍存,柏油路面很新。
橋面離河落差有15米,橋下是橋基殘垣。記者注意到,橋基由石塊壘砌而成,垮塌的橋面未見有鋼筋。“橋北頭本來有一座提示牌,啥年修的,啥年維修過。可后來,這塊提示牌竟然在橋塌后被人摘走了。”附近村民指著橋頭仍留下的痕跡說。
附近村民李某手中有橋塌前一天的照片。記者看到,橋有5拱,當時水流已經逼近橋面。“這個大橋2009年由于部分坍塌,曾進行過維修。當時,橋面增加了漢白玉欄桿,鋪設了新的柏油路面,但是沒有對橋基進行加固。”李某說。
針對該橋的維修,欒川縣交通局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說,大橋本身設計得早,根基是自重力式的,不像孔樁橋基牢固。洪水來臨時,河里漂浮著很多上游下泄的樹木。“由于樹木阻塞橋孔下泄水面,導致洪水對橋沖擊很大,瞬間垮塌。”
昨天下午,記者了解到,省交通廳已派人到達現場,對塌橋事故進行調查。目前,欒川、嵩縣營救人員對于失蹤人員的搜救,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