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9月13日報道 河南蜱蟲叮咬事件”的元兇或將鎖定為一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而衛生部也正在組織專家制訂“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病診療方案”,從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上,對發現的感染病例,進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療。
昨日,專家表示,從目前來看,這一病毒主要由蜱傳播,是可以治療的,而且病死率很低,公眾不必恐慌。
已從病人身上分離出病毒
昨日,記者了解到,中國疾控中心有關部門已經從病人身上分離出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
衛生部正組織專家制訂相關診療方案。此次專家組成員不僅來自中疾控以及北京的醫院,河南、山東等地的基層醫生也加入其中。昨日,記者聯系到專家組成員之一、北京大學醫學部傳染病系主任、北大第一醫院徐小元教授,徐小元證實相關部門已經分離出病毒的說法。
有專家稱,“布尼亞病毒”是一個大類,而“新型布尼亞病毒”可能會被認定為一種新病毒,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布尼亞病毒自然感染見于許多脊椎動物和節肢動物(蚊、蜱、白蛉等),對人可引起類似流感或登革熱的疾出血熱(立夫特谷熱和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等)及腦炎(加利福尼亞腦炎)。
病毒未現人際傳播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2010年5月,衛生部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臨床等有關專家,編寫印發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監測方案(試行)》。根據方案要求,衛生廳進一步組織開展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監測。重點發現并證實可能同樣引起臨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癥狀的一種布尼亞病毒。
此次衛生部正在組織專家編寫的“診療方案”中,已暫時使用了“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這一說法。但這是否是這一病毒的最后名稱,記者并未得到明確證實。
徐小元說,方案中將包括病毒的監測、診斷、鑒別、治療等內容,他強調,這一病毒仍然需要按照“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進行監測,并且這一病毒通過蜱傳播,目前未發現人傳染人的病例。
對于此病毒的“致病力”的問題,徐小元認為,河南這么多年有疑似500多人感染,18人死亡,死亡率很低。
徐小元強調說,這種蜱傳疾病具有地域性的特點,而且感染多在3—11月份,在治療上,只要對癥治療,如果出現了細菌感染的情況,使用相應的抗生素,都能達到不錯的效果,所以公眾沒有必要因此恐慌。
熱點
昨日下午5時25分,衛生部專家組與河南省疾控部門在商城縣召開技術工作會,多家媒體旁聽并提問。專家組組長、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介紹了專家組這兩天在商城的調研情況,并稱今后相關蜱傳疫區的醫務工作人員將在崗前接受無形體病的防治知識培訓。
專家組成員之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稱,目前調查工作正進入到系統研究階段,于昨日正式啟動對病人的血液樣本進行檢測。
衛生部專家組培訓一線醫生
據悉,專家組一行自來到商城后,多次趕赴當地疾控中心和縣醫院以及商城縣多個鄉鎮,對商城縣蜱傳疾病的防控和治療進行了督察和技術指導。專家組成員于到達當日,在河南省商城縣人民醫院對一線醫生進行了一次培訓。這次培訓共召集了商城縣19個鄉的醫生,包括商城縣醫生以及信陽市治療蜱蟲叮咬病例較多的幾位主治醫師。
王世文表示,這次商城之行的調研成果將為衛生部門制訂修改相關防控方案提供依據,其中包括今后相關疫區的醫務工作人員將在上崗前接受無形體病的防控培訓。但王世文同時也稱,蜱傳疾病疫區的劃定還沒有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