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媽將每日的花費計算后記錄在賬本上 記者張杰攝
記賬人
郭大媽,78歲,西郊一國有企業退休職工,家庭月收入5000元左右,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已工作。
郭大媽老兩口每年月均“吃”的支出
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基本控制在500元左右;從2008年到今年,支出明顯上漲,今年與去年比,上漲了19%;與2008年比,上漲了55%;與2007年的月均支出比,上漲了70.4%。
1996年豬肉多錢一斤?6元;現在豬肉多錢一斤?11元左右。2003年10月雞蛋多錢一斤?2.4元;現在雞蛋多錢一斤?4.2元。78歲的郭大媽14年堅持記錄家庭“吃”的花費賬單,從中可以看出,14年里她家每月吃的花費從500元左右漲至1000元左右,翻了一倍。
原是會計師退休后不愿丟業務
“這么多年了,我花的每一分錢都有出處。”78歲的郭大媽說起14年來的記賬經歷,如數家珍。郭大媽退休前在單位是會計師,1988年退休后,不愿丟掉多年的業務,尤其她對曾經使用過的一個小算盤特別有感情,“用了那么多年的口訣不能忘。”
郭大媽說,她記的賬都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吃”的花費。其他大項支出都是另外的,沒有記過。郭大媽有四個孩子,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已工作。對于郭大媽的賬本,她的二兒子郭先生說,他從來都不知道母親記賬,前一段時間一個偶然的機會才知道母親的這一習慣竟然堅持了十幾年,看了母親的賬本,郭先生感嘆,清晰明了,真不愧是做會計師的。
郭先生說,母親一直把基本的生活支出控制得很好,都是很基本的“吃”的花費,買的東西也總是那幾樣,但即便是這樣,從2008年到今年,老兩口每月“吃”的支出已經翻了一倍,而1996年到2007年,老兩口每月“吃”的支出都變化不大。
很少買衣服多撿子女不穿的
郭大媽老兩口都是西郊一個國有企業的退休職工,現在一個月的家庭收入有5000元左右,家里子女都工作了,看病都是公費醫療。雖然“吃”的花費增長很快,但每個月1000元用在“吃”上,他們還是能夠承擔的。
彭師傅說,這么多年來,他們堅持記錄的主要就是用在“吃”上面的花費,這是基本支出,平時他們老兩口很少買衣服,雖然子女都很孝順,但是生活節儉慣了,他會撿兒子不穿的衣服來穿。(記者 張莉)據華商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