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報網11月22日文章原題:日本別對中國“中產階級”寄予厚望許多日本公司把希望寄托于日益壯大的中國“中產階級”,認為后者為它們的產品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可實際上,中國中產階級只是共產黨在政治上創造的一個幻影,而且瀕臨瓦解。
中國的中產階級由國企、金融機構和外企的管理人員組成,也包括信息技術公司的老板。他們住豪華公寓,買高檔車,到國外旅游,打高爾夫球。
可是,大約從2008年以來,房地產價格飆升,北京、上海和廣州的一套公寓售價如今是這些中產階級年收入的幾十倍。而股市暴跌令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中國社科院在一份報告中說,中產階級在中國人口中所占比例為23%,也就是說在13億人口中,大約有3億人屬于中產階級。
可是營銷專家指出,這一統計數據是在玩弄一個巨大的數字游戲,因為它所定義的中產階級是那些月收入超過6000元人民幣的人,但是以這一月收入是根本無法在北京和上海這類大城市揮金如土地享受生活的。
中國政府故意夸大中產階級的規模有兩個原因。一是讓中國人覺得政府的經濟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二是讓外國公司對中國市場抱有很高的期望。
中國的消費一直在不斷增長,這是事實。一個證據就是今年前9個月的消費同比增長18.3%。可是,這一數字要比政府和國企24.5%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低得多。
另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是購房支出幾乎占中國零售額的一半。鑒于新建公寓的價格直線上升,匆匆得出結論說耐用消費品的購買額以兩位數的增長率遞增是完全錯誤的。
雖然家電和汽車的銷售額在增長,但這主要是由于政府提供補貼,鼓勵民眾購買經濟適用型轎車和推動家電下鄉。
觀察人士指出,在過去10年,拉動中國總體消費增長的是與共產黨有關系的富豪(人數在7000萬至8000萬之間)。這些人越來越富,而所謂的中產階級仍在奮斗。
日本《選擇》月刊11月號文章題:中國誕生“中產階級”只是幻想
“被消失的中產階級”這一說法在中國媒體沸沸揚揚流傳開來。日本企業十分關注中國中產階級群體,試圖將之列為最重要的目標消費群。但隨著中國國內消費能力不斷減弱,中國中產階級不過是由中國共產黨出于政治目的打造、之后遭遇政策矛盾而趨于消亡的“幻想階層”。
中產階級規模減小的叉一原因在于,孕育中產階級的母體民營企業面臨經營困境。自今年春天以來,中國各地陸續發生了要求漲薪的罷工事件。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勞務成本上升無疑會帶來沉重打擊。中國企業經營模式多為薄利多銷,產業界銷售利潤率多為2%至3%,勞務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很大打擊。結果,中產階級收入得不到增加,罷工事件頻發進一步加快了中產階級的崩潰。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嚴重。中國出現“蟻族”一詞,用來形容無法實現穩定就業的低收入大學畢業生。他們為節約房租,通常是多人擠在狹窄的房間內生活。人稱“蟻族”的大學畢業生本應成為中產階級預備軍,如今卻中途遇阻。照此下去,中產階級新生力量會不斷減少,中產階級人數恐將停止增長。
中國共產黨認識到,中產階級的形成有利于維持國內穩定。在發達國家,如果中產階級人口占到總人口的70%,社會就可以維持穩定。中國擁有7.2億農民,大部分農民開始涌入城市打工,但農村人口依然過剩,農產品價格過低。就現狀而言,中國農民絕對不可能成為中產階級。(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