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越來越堵,居住生活的空間越來越擠,西安在城市發展中如何破解這個難題?昨日,提交專家討論的《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透露,“十二五”期間,閻良、臨潼、戶縣將建成西安的三個副中心城市,擔當起疏解主城區人口、承接主城區功能轉移的任務。
“城六區”將變“城七區”
在提交專家討論的《綱要》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西安城市建設和未來發展將著力搭建國際化大都市框架,為此,市發改委初步提出了四級城鎮體系的構架,即:一個核心城市、三個副中心城市、五個新城和60個重點鎮。“一個核心城市”是指打造以新城、蓮湖、碑林、雁塔、未央、灞橋和長安區為重點的主城區;“三個副中心城市”指打造閻良、臨潼、戶縣三個新城市;“五個新城”指打造以周至、藍田、高陵、常寧、洪慶為核心的新城組團;“60個重點鎮”指打造以新豐、草堂等60個中心鎮為核心的小城鎮群。
西安市發改委主任王學東說,西安最早是將城墻里的蓮湖、碑林、新城三區稱為“城三區”,之后又將雁塔、未央、灞橋劃進主城區,稱“城六區”。此次“十二五”規劃又將長安區納入主城區,“城六區”即將變成“城七區”。
三個副中心“十二五”末人口翻番
王學東指出,將要建設的閻良、臨潼和戶縣三個副中心城市會發揮各自優勢。“已融入西安‘半小時經濟圈’的副中心城市,要通過其獨具特色的城市設施和文化,成為城市人生活居住的最佳選擇。”王學東說。《綱要》中指出,“十二五”時期,西安市將高起點規劃和建設閻良、臨潼、戶縣三個副中心城市,使其成為區域性的經濟文化中心。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閻良區人口達到30萬,建成區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臨潼區人口達到60萬,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戶縣人口達到30萬,建成區面積40平方公里。而這一組數據相比于“十一五”末,都將實現翻番。
“副中心城市不一定最繁華,但其基礎設施要不亞于大都市,生態環境要高于大都市,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向副中心城市流動。”昨日,參加《綱要》討論的西安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李驪明指出,住宅的郊區化是西安城市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閻良、臨潼、戶縣三個城市功能還不完善,今后特別需要增加生活、商貿、休閑娛樂等功能。
地鐵線路最少增至11條
西安市規劃委員會委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呂仁義在討論中建議,應該用國際化標準來推進三個副中心城市的建設。呂仁義透露,西安地鐵路網規劃剛做了調整,原來規劃的6條線路、251公里里程有所變化,新規劃將地鐵(包括輕軌)線路增加到最少11條、最多達14條,里程最少500公里、最多700公里。
“城市的軌道交通或貫通閻良、臨潼、戶縣三個副中心城市,縮短副中心城市與主城區的‘距離’。”呂仁義稱,交通的便利也會吸引更多的人選擇副中心城市居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