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寧夏西海固支教的張海濤忘不了:“羅山中學只有幾排簡陋的平房,平房后面的操場上有一個籃球場,是以前的支教老師爭取一筆資助款修建的,但學校沒有錢買籃球,孩子們只能在那里玩滾鐵環游戲……”
曾在青海大通縣支教的王飛忘不了:“開家長會是在一個下雪的下午,看著這些冒雪走幾十里路趕來的家長,面對著講臺下他們真誠的目光,我真的有些慚愧。如果教不好他們的孩子,我對不起這些信任我的家長……”
“那種蕩滌靈魂的升華,是支教工作帶給我的寶貴財富,令我終生受益。”曾在山西靈丘支教的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團總支書記徐未欣動情地說。
從精心備課授課,到組織講座、演講、藝術節等校園文化活動;從關心、幫助家庭困難學生,到通過各種方式資助當地發展,爭取來30多萬元資金、8000多冊圖書、6000多件衣服……12年來,一屆屆北大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薪火相傳,用愛心和熱忱為貧困地區送去了知識和溫暖,也在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青春的自我超越。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馬煜是研究生支教團中的“特例”——2009年8月,未滿20歲的他本科二年級課程剛結束,毅然向學校提出休學一年、赴藏支教的申請,最終破格成為第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
“一年的支教經歷讓我懂得了責任、付出和寬容。”馬煜說,“離開支教的學校時,每位學生都給我寫了一封信,回憶我們共同的經歷,祝愿我扎西德勒。每當我回想起與這些學生相處的日日夜夜,想到他們每個人給我寫的祝愿,我感到的只有快樂、幸福和滿足。”
“把支教扶貧的接力棒一屆一屆傳下去,讓更多的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在總書記的號召下,更多的北大學子們正在行動起來。北京大學第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已經組成,17位成員兩個多月后就要啟程,他們中三分之二是共產黨員。
趙瑞就是新一屆支教團的一名成員——兩年前,還在讀本科三年級的他志愿赴甘肅天水一所鄉村小學支教一年;今年下半年,“始終忘不了孩子們那幾十雙眼睛”的他將再赴西部地區支教。
“在我們即將奔赴西部的時候,收到了總書記給支教團的回信,這讓我十分激動。”趙瑞對記者說,“我一定要牢記總書記的教導,更加自覺地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我相信,無論條件多么艱苦,我一定能在新的支教工作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
“一定要按照總書記回信指明的方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書寫精彩人生”
5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學辦公樓一間會議室里,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回信精神座談會正在進行。來自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師生代表齊聚一堂,踴躍發言。會議氣氛十分熱烈,持續了5個多小時……
連日來,總書記的回信在北京大學師生中廣為傳誦。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師生們談感受、話體會、說打算,紛紛表示一定要按照總書記回信指明的方向,高揚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的大旗,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書寫精彩人生。
學習總書記的回信,青年學生決心堅定、豪情萬丈——
剛剛入學不到一年的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學生黃譯旻表示,將以總書記所說的“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作為今后人生的航向標。“因為只有向實踐學習,才能深切體會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才能深刻認識基本國情;只有向人民群眾學習,才能將自身成長與人民幸福、社會發展聯系在一起,贏得真正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