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作案動機有的如馬、顏二人的“為朋友不惜兩肋插刀”,有的則是在看到作弊暴利后,鋌而走險。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另一位工作經驗豐富的考務工作者告訴記者,在今年高考前截獲的省外一起作弊案也顯示,該犯罪團伙的主犯竟然是一名在讀研究生。該學生家庭并不富裕,為了籌集學費,家里用樓房作抵押貸款供其讀研。由于感到壓力,當了解作弊存在暴利后,以身試法。
作弊防范年年“升級換代”
事實上,為了給考生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應考環境,從教育部到地方各相關部門一直以來都嚴打各類作弊行為,對日益轉向高科技的作弊手段也配之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反作弊手段。比如,人工監考、AB卷、指紋驗證、電子眼、手機屏蔽器、無線電檢測設備,到今年廣東、內蒙古等地啟用的金屬探測儀等,也是逐步升級。有的地方還由學校提供考試文具、禁止戴手表進考場等。教育部也與相關科研和高校部門研究合作防范高科技作弊的辦法。
但對于極個別的作弊行為,全國各地仍防不勝防。(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