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旅游局官網公布《國家旅游局、公安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關于修改<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的決定》。個人游正式被加入《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中。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使赴臺個人游邁過了最后一道政策門檻。
據了解,在修改決定中,對原《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共有9項修改。其中,添加個人游內容和明確個人游與團隊游區別的項目占了5項。
修改后的《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規定,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可采取團隊旅游或個人旅游兩種形式。大陸居民赴臺團隊旅游須由指定經營大陸居民赴臺旅游業務的旅行社(以下簡稱組團社)組織,以團隊形式整團往返。旅游團成員在臺灣期間須集體活動。而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旅游則可個人自行前往臺灣地區,在臺灣期間可自行活動。
相關旅游專家表示,在《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中添加個人游內容,可以說是從政策上使個人游“名正言順”了。同時也為赴臺個人游細則的推出,奠定了政策基礎。
修改前的《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中,對大陸居民赴臺團隊旅游實行配額管理。配額由國家旅游局會同有關部門確認后,下達給組團社。而在新辦法中,并沒有關于赴臺個人游實行配額管理的相關規定。這與之前業界普遍猜測的赴臺個人游也將實施配額管理有很大出入。截至記者發稿時,國家旅游局相關負責人沒有對此事正面回應,“一切還要等赴臺個人游相關細則公布之后再看”。而據旅行社相關負責人推測,赴臺個人游在實行初期,很有可能在總量上還是有一定控制的,但之后會不會提高配額或取消配額,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個人游的效果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發布的赴臺游辦法中,特別對非法滯留臺灣的游客增加了一項“懲戒”規定:對在臺灣地區非法滯留情節嚴重者,出入境管理部門自其被遣返回大陸之日起,六個月至三年以內不批準其再次出境。
旅行社相關負責人表示,游客非法滯留一直是困擾旅行社的一大難題,一旦有游客非法滯留情況發生,旅行社就要承擔“連帶”責任,情況嚴重的,旅行社還有可能被取消組織赴臺游的資格,“新規定的實施對企圖非法滯留臺灣的游客,是可以起到一定震懾作用的。”
記者也發現,國家旅游局官網日前剛剛轉發了海旅會關于通報批評昆明中國國際旅行社和江蘇海外旅游有限公司的公告,而通報批評的理由就是兩家旅行社分別有1名游客脫團滯留。
新聞鏈接
50名北京人
嘗鮮首發團
記者昨天從本市多家具有組織赴臺旅游資格的旅行社獲悉,參加赴臺個人游6月28日首發團的本市游客有50名左右。
據國旅總社、中旅總社、中青旅等旅行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赴臺自由行產品上線以來,咨詢報名的游客非常踴躍。而目前導致許多游客趕不上首發團的原因,主要是證件辦理時間太過緊張。旅行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赴臺個人游需要“赴臺通行證”與“入臺證”,單單辦理這兩個證件就需要15天到20天左右的時間,“這還不算游客自己準備相關證明材料的時間”。
據記者了解,目前本市赴臺個人游首發團主要以“機票+酒店”的形式為主,游客預訂的酒店檔次不同,出行天數一般為5天到6天,價格也從3000多元到6000元不等。
另據旅行社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旅行社有可能推出代辦“入臺證”的業務,而機票、酒店和出行天數則完全由游客自己做主。但由于目前赴臺個人游的相關細則還沒有發布,因此代辦“入臺證”的相關價格還沒辦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