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塊一斤?豬肉價都漲成牛肉價了,咋這么貴呢?”已經50多歲的張師傅一大早出門買菜時,一聲長嘆.
據統計顯示,6月份全國豬肉價格上漲57.1%,占CPI漲幅超2成。6月中下旬西安市場的豬肉零售均價已經達到14.1元,較年初已經漲了25.33%,并最終沖破15元,而一些名牌豬肉的價格就更高了。
全國豬肉價暴漲,誰是“豬肉價在飛”的幕后推手?背后的哪些環節把“油水”賺走了?為此,本報記者從養豬場一路追蹤到市民買肉的肉攤市場,希望“庖丁解豬”,盡最大努力還原豬肉漲價背后的利益鏈——
養殖環節:生豬收購價達每斤10元,一頭200斤豬可賺500元
豬肉漲了,養豬戶肯定賺錢了,不少人都在如此猜測,于是記者的調查首先從農村養豬場開始。
“目前我的養殖場養了1500多頭豬,每個月都能出欄200~300頭。”戶縣世雄養殖場的場長宋世峰告訴記者。掀開宋世峰辦公室的窗簾,記者能看到養殖場的一排排豬舍,豬舍里的豬不停地嗷嗷叫,不過這樣的叫聲卻讓這個年輕人喜不自禁。
養豬戶到底賺了多少錢?宋世峰為記者算起了飼養成本,“先說豬崽,每頭大概就是650~700元,而去年的價位也就是400元左右;再說飼料,小豬飼料,40公斤裝的,現在是220~250元,比去年漲了30元,還有玉米,去年底的時候還是8毛,現在已經是1.2元了。總的算起來,一頭豬的飼料成本基本在800~1000元;還有防疫費用,算下來在50~100元;最后,飼養的人工成本現在也很高,前兩年每個工人月薪也就在500~600元,而現在給人家1800~2000元,人家都不一定干,這活又臟又累。”“即使按照下限算,也在1500元左右,而且這些算法還沒算豬崽成活率的問題,像我們這兒能達到90%,但是有些散養戶甚至可能全軍覆沒呢。”盡管同樣抱怨不少,但是宋世峰坦承:“現在的生豬收購價格能到10元錢,按照這行情一頭200斤的豬能賺個500元左右。”
對此,西安市農業委員會畜牧發展處處長賈社全認為,目前生豬收購價每斤10元,雖在合理范圍內,但也有些偏高。按照正常的情況,每頭豬的利潤約在300~400元左右。“其實,現在的利潤未必比2008年高,當時的生豬價格雖然只有8元多,但是其他的東西都便宜啊,比如當時的玉米才5毛一斤,豆粕才2000元一噸。”宋世峰認為應該以“波峰”的對比來看待肉價的上漲。
“如果現在的價位能維持到年底,那么就能把去年的虧空補回來,還能賺上一把。”宋世峰笑了起來,“不過,這樣的價位可能維持不了那么長時間,現在國家要調控CPI,豬肉在CPI當中占大頭,肯定要被控制。”
算賬:如果以仔豬起算,650元的仔豬攤到200斤的出欄生豬上,每斤豬的仔豬成本為3.25元,到生豬出欄大約每斤10元,而去年約為每斤豬5~6元
點評:就飼養環節來看,共有購買仔豬、飼料、防疫和人工四個環節。而幾乎每個環節都存在成本的大幅上漲,由此也帶動生豬價格的走高,雖然對于養豬戶難言暴利,但顯然在源頭上抬高了整個豬肉價格。(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