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烏魯木齊8月8日電 (記者 關俏俏)由一粒粒種子“濃縮”而成的高產量和高品質,為新疆種子產業帶來14億元的成交金額。如今,發展現代制種產業和推廣普及良種已成為新疆現代農業發展的“起跑器”和“助推劑”。
記者從“2011中國新疆(昌吉)種子展示交易會”上獲悉,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德國、美國等六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及全國各地的客商,將簽訂種業全面合作開發協議、知識產權交易、進口加工設備、代理合同、代繁制種合同、種子購銷合同等五大類68個合同、協議,成交金額達14.4億元。
自治區農業廳廳長艾則孜·克尤木介紹,此次交易會展現給客商的是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甚至部分填補新疆空白的2000個以上新品種。而作為全國“種交會”中最大的、570畝種子種苗精品展示園,將交易會從展館辦到田間,將使參會客商直觀種子“發育”全過程。
不少農業專家認為,現代農業是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的農業。種子產業處于農業價值鏈的上游,實現農業的優質、高效離不開良種選用,加大農作物良種的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是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徑。
“采用新型生物技術培育的種子,近3年內棉花、小麥的單產可分別提高20%和30%,而玉米的單產甚至可以以噸計量。”昌吉回族自治州種子站站長徐介壽告訴記者,小麥、玉米、棉花三大傳統作物如果不選用良種,即便把土壤肥料技術、植保技術、農業機械化技術、綜合栽培技術等措施都用足,也達不到上述效果。“種子新技術在實現增產的同時,還提升了農產品的品質,保障了農產品的安全--這就是農作物新型種子所產生的威力。”
在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創新園,登海種業、豐樂種業、東亞種業等區內外一批科研、繁育、推廣一體化種子知名企業紛紛登陸,帶動了新疆制種產業迅速發展。目前,僅昌吉就已引進種子企業44家。截至2010年,昌吉年產各類種子2億多公斤,農作物種子產值達11.84億元。(完)(責任編輯: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