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誰在發言?如何看待網絡輿論?網絡民意等于主流民意嗎?能否打通民間、官方“兩個輿論場”?
四問“網絡民意”(眾聲喧嘩,如何尋找共識·聚焦網絡輿論生態系列訪談1)
編者按
我們處于一個媒介變革的年代。
互聯網是這場革命的核心力量。從BBS到門戶網站,從博客到微博,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改變著輿論生態,重塑著公共生活。歷史上從未有哪一個時代,如今天這樣,能讓普通個體擁有如此之大的話語權。
在我們身邊,4.85億網民,近兩億微博用戶,每天數千萬條原創微博,構成了一副“眾聲喧嘩”的圖景。對于中國而言,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前進道路上不僅要破解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之難題,更要直面信息革命、新媒體給公共治理帶來的挑戰。如何理性認識今天的網絡輿論生態,如何辯證看待網絡世界的“眾聲喧嘩”,如何促成良性的網絡輿論環境,如何在新的媒體環境下創新社會管理?這一切不僅需要深刻的洞察,更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對這些問題充分討論、求取共識,則是謀求變革與進步的前提。
“聚焦網絡輿論生態系列訪談”共分三期,邀請來自政府、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和網民代表,全方位探討今日中國網絡輿論生態格局,為網絡輿論生態良性發展建言。
訪談嘉賓
汪玉凱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葉 青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鄧建偉 廣東省公安廳宣傳處處長
喻國明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陳昌鳳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
韓立勇 資深網友、天涯論壇前版主
祝華新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
一年前的9月16日,江西宜黃拆遷自焚案,拆遷戶鐘家姐妹被基層官員堵在機場女廁所里。微博轉發數是8000條。
今年4月“藥家鑫殺人案”一審宣判,上海一位學者在微博上發帖,“凡轉發一次我的微博,我將為被藥家鑫殺死的女人的孩子捐款一元人民幣。”7天多時間里,這條微博被轉發37萬次。
“7·23”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后,“為最后一位獲救的小女孩伊伊捐款一元”的微博,24小時內被轉發90萬次。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數據顯示,一年時間內,由互聯網特別是微博制造的全國輿論熱點就從8000激增到90萬。網絡給了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發表信息、發表意見的廣闊平臺。
網絡上呈現出來的輿論生態,該怎樣去看待?網絡民意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社會民意?敬請關注本期話題。(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