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銀監局的回復中說,“我局高度關注曲靖鉻污染事件,根據工作職責對相關銀行機構進行了風險提示并提出監管意見”;他們同時認為,該事件屬環境污染重大突發事件,相關信息“按規定應向此污染突發事件的主管部門及環保部門申請。”
綠色信貸政策仍未落實和完善
“在‘商業秘密’、‘政府職能范圍’、‘信息網絡技術限制’筑起的保護網下,公民對鉻渣污染事件仍然沒有更多知情的權利。”“綠色流域”在一份報告中如此評價他們收到的反饋。
他們認為,“商業秘密”不應該成為拒絕政務信息公開的“擋箭牌”。
“《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政務信息申請公開制度(試行)》中有這樣的規定:‘經權利人同意或者昆明中心支行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事項或信息,可以予以公開。’可見,即使‘為污染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銀行信息’屬于‘商業秘密’,在出現了對環境安全和公眾利益已經造成巨大損害,并可能造成更大威脅的公共環境突發事件時,受‘商業秘密’保護的商業利益也應該讓位于公共利益。”“綠色流域”在一份報告中如此寫道。
“該政府部門的選擇,反映了其在公眾利益和商業利益之間孰輕孰重的權衡。”陳渝說。
對云南省銀監局的說法,“綠色流域”也不認同。他們認為,根據相關規定,各級銀行監管部門要督促商業銀行將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授信審查條件,嚴格審批、管理,將商業銀行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配合環保部門執法、控制污染企業信貸風險的有關情況納入監督檢查范圍,并對因企業環境問題造成不良貸款等情況開展調查摸底。
“鑒于銀行金融支持與污染企業污染行為之間的緊密聯系,金融監管部門和環保部門在實現環境保護中都能夠而且應當發揮各自不同的職能作用,我們向云南省銀監會提出的信息公開申請內容是‘金融監管部門是否根據綠色信貸政策履行了其金融監管職責、是否以嚴格信貸管理支持環境保護’,怎么能把‘皮球’踢給環保部門呢?”“綠色流域”的報告中指出。
“綠色流域”認為,6封回復函透露出的最有價值的信息就是,啟動了好幾年的“綠色信貸政策信息共享”至今尚未完善。
陳渝手頭的幾份資料均表明,環保部和人民銀行在2006年、2008年和2009年都出臺了文件,明確規定環境污染信息在環保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之間實現共享,要求環保部門應當以及如何向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提供企業環境違法信息。
但從回復函來看,這種共享在實踐中仍未落實。“環保部門給出的理由是‘網絡技術限制’,但文件出臺距今已數年,網絡建設為何如此艱難?而且,在處理曲靖鉻污染這樣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中,信息共享是否應該特事特辦?技術問題怎么能成為借口?”
“綠色流域”還特別提醒,目前的文件僅要求環保部門向人民銀行提供企業環境違法信息,而沒有提到人民銀行是否應向環保部門共享污染企業的信貸信息,“這種單向的信息傳遞很難使二者間形成有效的合作,將綠色金融政策落實下去。”
“綠色流域”在報告結尾提問:在環境和公眾安全這樣的重大利益已經受到破壞的時候,政府是否以全社會的公共利益和長遠利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來應對公共事件和公民社會的合理訴求?
“公眾知曉、參與和監督應是綠色經濟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