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倫敦3月13日電(記者 魏群)中國駐英使館13日舉行慶祝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40周年招待會,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致辭時表示,40年前的今天,中英兩國順應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的愿望,將代辦級外交關系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系,40年彈指一揮間,“當我們回顧過去,我們會發現這40年是如此豐富和生動。”
劉曉明說,中英關系這40年由一系列重大標志性事件形成。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英順利進行了香港政權交接。2004年5月10日,中英宣布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可以說,每一個歷史性事件,都記載了中英關系的發展歷程,都成為了中英關系的里程碑。
劉曉明稱,中英關系這40年來眾多令人鼓舞的數字構成。1972年,中英貿易額只有3億美元,去年達到587億美元,增長了近200倍。兩國雙向投資總額從無到有,目前已經超過200億美元。去年,中國赴英人次為20多萬,是1972年的1000倍;1972年中國赴英留學生約100人,去年已達到12萬,是1972年的1200倍。40年來,中英建立了總理年度會晤、經濟財金對話、戰略對話和高級別人文交流四大高層對話機制,幾十個雙邊對話磋商機制,47對友好城市(省郡)關系。近7年,中英合作建立了19所孔子學院和60間孔子課堂。這一組組數字增長正是中英關系跨越式發展的最有力說明。
劉曉明表示,中英關系這40年由無數動人的故事組成。已故的希思先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英大使級外交關系就是在他擔任英國首相期間建立。卸任后,他仍為中英關系四處奔走,在27年里曾經26次訪華,成為當之無愧的“人民友誼使者”。一名曾在中國四川生活過5個月的18歲英國學生艾薩克?劉易斯,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從北威爾士出發,步行240英里來到了中國駐英使館,將一路籌募的2500英鎊全部捐給災區兒童。
劉曉明在致辭中說:“我們為過去的40年感到驕傲,對未來的40年充滿信心。孔子說:‘四十不惑’。中英關系的40年表明,盡管中英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和發展階段不同,但只要雙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就能妥善處理分歧,實現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英國國際發展大臣米切爾以及英國議會議員、各駐英中資機構、當地華僑華人代表等出席了當天的招待會。(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