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已被關停的“315”網站負責人透露,隨著“315”在社會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一些企業已經不滿足于“交錢消災”,而是利用這些“315”網站攻擊競爭對手。
這名負責人稱,去年就曾發生“同為小家電生產的A企業和B企業,在市場上為競爭對手。A企業先借助一家‘315’網站上消費者針對B企業的投訴,聯合打擊B企業;后來,A企業和這家‘315’網站產生矛盾,A企業又借助媒體,打擊這家網站”。
30歲的仝思(化名)曾是一家“315”網站的高管,他坦言,常有企業跟網站聯系,想購買網站上對競爭對手的投訴信息,“這樣的交易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315”網站除了接受消費者投訴外,還涉足環保、征地、拆遷等問題,“這些問題我們更解決不了,但來錢更多。”一家網站人員說,利用QQ群、網站轉載等渠道,地方上一些政府部門和單位都害怕,“同樣是刪帖,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
■ 監管
李逵在睡覺 李鬼就當道
數量眾多的“315”網站,是如何注冊并上線運營的?
低投入低風險高產出
一家“315”網站的負責人介紹,建立一個網站,需購買域名、服務器,“一般的315網站域名不到300元,租用一個服務器,一年費用大約八九百元。”除此之外,網站的裝修費用1000元,“一兩天就能完成”。
這名負責人稱,日常維護網站一兩個人就夠,租個地方或是在家就能辦公,“除了工資等著收錢就行了。”而每刪除一個帖子少則三五百元,多則上萬元,“就按照最低成本的算,刪個三五條帖子,整個網站就算回本了。”
低投入低風險高產出,是“315”網站遍地開花的因素之一。“成本太低,即使被查封,花數百元重新注冊域名,連服務器都不用換,重新來過,照樣刪帖收費。”上述負責人說。
備案假信息難尋蹤跡
“315維權網(315weiquan)”、“315專區(315zq)”,兩家網站留有相同的聯系QQ,聲明是“政府部門不良信息處理服務熱線”,但客服表示“只要付費,自由刪帖”。
工業和信息化部ICP/IP 地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顯示,“315維權網(315weiquan)”的備案號為鄂ICP備09036620號-1,網站主辦單位為個人,備案名為“保密網”。“315專區(315zq)”的備案信息則為冀ICP備11018857號-1,主辦單位也為個人,網站名稱為“追求網”。兩個網站均無互聯網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查詢域名注冊信息,兩個網站注冊信息中聯系電話都是10位數字。
“10位的電話意味著注冊信息是假的,即使這些網站肆意向企業收取刪帖費,相關部門想要查處,也很難找到蹤跡。”一家正規網站的負責人說。
《中國互聯網網絡域名管理辦法》規定,域名持有者提交的域名注冊信息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域名注冊服務機構應予以注銷。
工信部ICP/IP網站備案咨詢投訴部門的工作人員稱,工信部只提供備案,并不對網站內容進行監管。但每個經營性質網站備案信息中,都須有互聯網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無此證卻進行經營性業務則違反規定,消費者可向工商部門投訴。
北京嘉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蘇懷東認為,網站以要曝光投訴威脅企業,獲得不法利益,甚至惡意散布對企業不利的信息,涉嫌構成敲詐勒索罪、損害商業信譽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