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圳“海上皇宮”在媒體關注中被強拆,隨后而起的云南洱海國際生態城別墅也因侵占濕地被當地老百姓稱為洱海的“海上皇宮”。
這個以“400畝濕地公園、帆船俱樂部、六星級酒店”等為賣點的豪宅項目,緊鄰菠蘿河和一大片柳林。從該項目的規劃圖上看,這幢已經建成的海景別墅更像一個鳥頭,上百幢獨幢別墅為鳥身,10幢高層公寓和一個六星級酒店為鳥尾,首尾相連,直撲洱海。
在這個三面環水的半島上,一邊是熱火朝天趕工期的洱海國際生態城,一邊是為豪華別墅讓道即將拆遷的夏家村。崛起的豪宅,即將拆遷的村莊,無田可種四處上訪的農民,亟待保護的洱海濕地,一系列糾葛演變成這個半島上的悲喜劇。2010年底,一則“為保護洱海,開發商犧牲5000萬土地價值,退15米建綠化緩沖帶”的新聞沖上了媒體的版面,“洱海國際生態城”及其開發商“洱海金沙置業”董事長劉曲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洱海國際生態城熱炒的“退紅線15米為保護洱海”的新聞還未冷,2011年底,洱海國際生態城的海景別墅就在一個深入洱海的抽水房房址上開建,2012年3月份完工——洱海“海上皇宮”就此橫空出世。
“我們的海景別墅就在洱海邊,面積大約在400平米左右,靠里面的價格稍便宜些,大約在每平米2萬元左右,靠海的價格起碼在每平米3萬元以上。”售樓小姐指著沙盤里的獨幢別墅模型向記者介紹,記者問及那幢洱海里已經建好的“洱海皇宮”要多少錢,售樓小姐說:“至少1800萬。”另一個售樓小姐補充說:“可能已經賣了,買不著了。”
從“洱海天域”,到更肆無忌憚的洱海國際生態城;從洱海天域的環湖別墅,到洱海國際生態城修建在洱海里的“洱海皇宮”,2010年媒體報道洱海天域事件所用的標題——“洱海已成了富人的后花園”再次得到了更直觀的詮釋。
著名生態問題專家、全國人大常委楊邦杰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呼吁:要像保衛耕地紅線一樣保衛濕地紅線。他認為,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此兩者對國家都至關重要。(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