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超對接”“農校對接”高陵縣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幫助農民暢通產銷渠道,在保證農民利益前提下,又實現高校學生食堂飯菜價格的降低,高校食堂需要什么,農民就生產什么,這樣既穩定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同時,流通環節減少,降低了采購成本,使學生吃上更便宜的飯菜,實現雙贏的結果。7月3日,全省高校“農校對接”現場會在高陵縣召開,高陵縣成為全省第二家、西安市第一家陜西高校“蔬菜供應基地”和“農校對接”示范縣。
發揮設施農業優勢積極找路子
陜西省是全國教育大省,“全省高校130萬學生吃飯是個大事情,必須解決好,要擴大‘農校對接’規模,讓高校食堂全部向‘農校對接’開放,高校食堂采購去一級市場采購。”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雄強在全省高校“農校對接”現場會上說。
“農校對接,高陵縣做的最好。”西安市副市長張寧說,2004年,高陵便開始建立“農超對接”模式,農產品銷量和銷售收入逐年增加,取得顯著成效,高陵縣借助優勢設施農業抓住了“農校對接”這個機會。
高陵縣稞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作為全省首家“超市農產品生產基地”,于今年3月份被省農業廳命名為“全省設施蔬菜名優品牌企業”,為特等大型超市的40余家門店供貨,年銷售各類蔬菜達到2.4萬余噸;遠通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為華潤萬家、人人樂等超市供應雞蛋、雞肉、豬肉等產品,年銷售產品達到2000余噸。
每年通過“農校對接”可向各大高校供應各類蔬菜2000萬公斤、雞蛋100萬公斤、肉50萬公斤、面粉200萬公斤以上。讓高校師生吃上安全放心便宜菜
“目前,要推動高校食堂到一級市場采購農產品,減少中間環節,讓高校大眾菜向一級市場采購,推動高校面向‘農校對接’占到50%。”省教育廳副廳長張雄強表示。
“農校對接”一個問題便是菜農利益保障和食品安全保障,“我們有四道保障程序,蔬菜生產過程標準化制,蔬菜生產監測制,產銷準入制和可追溯制,合作社都有監測,大棚里生產過程全程記錄,什么時候施的肥,打的什么農藥,劑量多少都有記錄。”高陵縣農林局局長陳興文告訴記者。
此次高陵縣農產品“農校對接”范圍擴大到西安市22家高校的28個校區和所有學生食堂和教師小區。“農校對接”讓高陵縣的蔬菜生產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菜農種菜不愁沒銷路,而中間環節的減少,也讓高校食堂的采購成本下降,實現雙贏。
目前,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5家高校先后與高陵縣簽訂了農產品供給戰略合作協議,將該縣作為其農產品供給基地。該縣遠通、稞青、中王等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鞏固與以上5家高校合作對接關系的同時,還先后與陜西建筑職工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等多家高校建立起了購銷合作關系。(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