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齊勇鋒認為,當前的教育體制并不能提供足夠優質的影視創意和管理型人才。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也表示,國內影視制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尚可,但藝術表現力仍達不到要求。就目前而言,“華萊塢”依然無法避免這個缺陷。正如一位工作人員坦言,“懂技術的不懂藝術,懂藝術的不懂技術”。
更何況,“華萊塢”的定位并不獨特。2008年在北京懷柔落成的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同樣主打數字后期制作和國際影視基地兩張王牌,堪稱“華萊塢”最大的競爭對手。它依托北京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產業基礎,早已占領大量的市場。據媒體報道,近3年國產票房過億大片中,一半以上都出自懷柔。“北京正成為亞洲的高端電影后期制作中心。”長期研究影視產業的藝恩咨詢公司如此分析。
至于國外市場,“華萊塢”也無多少優勢。據藝恩咨詢公司透露,泰國后期制作公司由于“端到端”一條龍服務和較低價格一直備受青睞。而韓國后期制作公司HFR和MIX的殺入,使得中低預算的電影市場更加吃緊。
與美國、加拿大等國相比,國內現有的技術難以匹敵。而在國際合作中,引進先進的國外技術幾乎是一種奢望。“后期特效制作也分工種,因為廉價,國內技術人員大多承擔勞動繁重、收益低的技術活,不具備高端競爭力。”特效導演張旭說,“國外也不可能將其核心技術告訴你,那是他們的賣點,最多給你過時的技術。”
隨著動畫特效和電影特效逐漸合二為一,以水晶石為代表的動畫公司也在積極進入電影特效領域。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華萊塢”的未來,仍充滿很大的風險與隱患。
出路
現階段爭取更多企業入駐,帶動周邊產業發展轉型,增加稅收以回本
據藝恩咨詢公司介紹,國內的影視基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產業園區模式,吸引影視產業元素集聚,提供專業影視拍攝、制作的場地、設備和服務,依靠收取場地出租和配套服務費用收益;另一類是旅游園區模式,吸引休閑娛樂元素集聚,提供以影視創意內容為基礎的休閑娛樂服務。
在齊勇鋒看來,“華萊塢”有央視無錫影視基地和原有的產業園基礎為良好的資源依托,適合進行以產業園為主的混合模式經營。這種盈利模式較為多元,可涉及旅游服務、影視演藝、會展會議、影視培訓、交通物流、道具生產及服務、衍生品生產銷售等。“完整的產業鏈和上下游服務可以帶來綜合效益和聚集效益。”齊勇鋒說。
對此,“華萊塢”工作人員表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為的就是吸引優質企業入駐,以集群效應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和轉型,增加稅收以收回成本。他表示,所謂的200億元產值,正是包括這些衍生產品和周邊產業的總收益。現階段,他們的目標是爭取“更多的企業入駐”,以形成集群效應。
而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則更看重人才的培養:“硬件不是關鍵,人才才是。”而國際數字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也正是“華萊塢”瞄準打造的五大基地之一。
兼顧硬件和軟件,發揮優勢集中影視制作資源,進一步吸引相關服務業資源集聚和發展,并促進基地品牌傳播,推動各相關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這是對無錫“華萊塢”未來的期望。
“盈利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長期投資的培育中,腳步寧可放慢點,”齊勇鋒說,“‘華萊塢’需要建立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更要實現人才的突破。”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