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市交委會各成員單位調研全市緩堵保暢時,提出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采取新措施、新辦法,進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主城區安裝智能信號燈
在調研中,道路交通信號燈配時不夠合理,影響車輛通行效率,是反映較集中的問題。市交警支隊負責人表示,為改變信號燈設置不夠規范的現狀,西安市將加快智能交通信號燈建設,力爭明年在主城區安裝智能信號燈。
據了解,與目前人工調整信號燈配時不同,智能信號燈可以自動識別路上車輛密度,自動調節綠燈通行時間,讓需要通行的車輛在有擁堵隱患的路段盡快通行。安裝智能信號燈后,可以將道路通行量提高10%~15%,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三環內或禁行大貨車
目前西安市機動車輛大多集中在主要干道,極容易造成主干道擁堵。為減輕城市主干道交通壓力,部分成員單位提出加強對背街小巷的交通治理,采取單行、單停、不停等多項措施,把背街小巷交通盤活,加強路網微循環,發揮路網整體功能。
市交警部門提出將加大交通治亂力度,初步考慮在三環內禁止大貨車行駛,并將大量過境車輛、外地車輛引導到城區以外的路段,減輕對城市交通的壓力。
平交路口綠化帶改車道
西安道路最大的特點是棋盤化,眾多的平交道口也往往成為道路擁堵點。從南梢門十字等道口綠化帶改造情況看,如果對平交道口的硬件設施進行合理改造,能有效提高道口通行能力。市交通部門建議,在有條件的平交道口實施以增加車道數為目的平交化改造,對有中間綠化帶和側分綠化帶的平交道口,將50米至70米范圍內的綠化帶改成車道,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市建委建議,在明城墻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全部取消路面停車和人行道停車,減輕路面壓力,以緩解道路的交通擁堵。(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