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賢:這個確實很關鍵。我們已經規劃過,延安正在進行兩大水源建設。南部在黃陵縣建水庫。北部從黃河引水。兩個工程將給延安各提供1億立方米的水容量。這樣,就能為工業大發展提供足夠的水源。
鮑劍:產業架構調整,還不能缺少現代農業和服務業,尤其是延安的旅游。你剛才也說,延安有雙重意義,延安在某種意義上是世界級的,功利一點講,可以打紅色牌。
梁宏賢:現代農業方面,大力發展農業園區,資源向園區集中,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應對市場風險。通過消費者對市場的要求,倒逼農業生產標準化。
發展以紅色旅游為龍頭的服務業。我們有個目標,把延安打造成“中國革命圣地、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游城市”。具體怎么做?首先提升現有景區環境,對公廁、停車、服務等各個方面進行提升。二是對旅游方式要升級,把聲光電等東西和傳統的解說方式有效結合,活靈活現地展現。
還要支持酒店和餐飲業發展。未來3年,延安要新建20家星級酒店,床位翻一番,現在床位不夠呀。建酒店,政府就補助。鮑劍:不少來延安的人都說,這兒的物價高。
梁宏賢:是。房價高,菜價高,人員成本高。我們這樣解決:房價高,我們給酒店減免稅費;菜價高,這是因為有些菜本地不產,所以我們搞訂單農業;用工貴,政府來組織、培訓勞動力,給企業省一些成本。
總之,我們希望在3至5年之后,延安發展的火車頭有三個:石油化工、現代農業、以旅游為龍頭的服務業。
用5到8年把10萬人搬下山
上山建城40平方公里,相當于再造一個新市區
鮑劍:每次到延安,都感覺延安越來越不像延安了,到處都是高樓,沒有革命圣地的感覺了。而延安今年提出“中疏外擴,上山建城”,兩者有什么聯系?
梁宏賢:不只是你,很多人都告訴我,延安沒有革命圣地的感覺了,到處都是高樓,交通擁堵。這其實是城鎮化建設的問題。
延安的城鎮化建設目標是4級:1個中心城市,12個縣城,33個重點鎮,100個新型社區。
延安老城確實已經沒有地方發展了。延安現在每平方公里1.47萬人,遠遠高于每平方公里1萬人的這一合理指標。而且市區三座山上還有10萬人,至今吃水困難、沒有暖氣和天然氣,也沒有公路。因此,要改造老城,第一件事就是用5到8年的時間,把10萬人全部搬下山。
中疏外擴,就是把城市中心的承載能力疏減、疏通,恢復“圣地氛圍、古鎮風貌”。對老城,主要是拆,把山上10萬人搬下來后空出來的地方,恢復植被。還要控制建筑的高度。游客來了在寶塔山留影,全被樓擋住了,那還叫圣地嗎?
延安要疏、要拆,人往哪兒去?上山建城!在清涼山以東和現在的飛機場兩側的山上,共建40平方公里的新城。一個是北區,一個是南區,各20平方公里。市區現有面積40平方公里,這等于再建一個新延安。到2020年,我們希望山上山下各40平方公里。北區四周山頭環繞,中間一個盆地。所有行政機關都上去,包括博物館、醫院、學校都上去,是行政和文化中心,建好后把老城的機關拆掉。南區削一部分山頭,留一部分山頭,以休閑、居住為主。第一期10個平方公里已經全面展開,今年1萬畝的造地任務必須完成。
鮑劍:新城和老城之間如何連接?全國有不少城市建新城,到最后成了一座空城,人都不愿意去。梁宏賢:要用經濟連接。不能僅僅是公路連接,不能中間僅修幾條快速路。我們提出“逛街逛到新城”。路兩邊都是店鋪、公園和居住的社區,這樣你就有人氣,人氣就把新城老城連起來了,三逛兩逛就從老城到了新城,就能避免山上人氣不足的問題。
“農民”將不再是身份而是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