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干農活的城里人”,建設33個重點鎮,離農村近,方便工作
鮑劍:除了中心城區,還有縣城、重點鎮和新型社區,怎么規劃?
梁宏賢:12個縣城,每個縣城規劃容納5萬人,總共60萬人,帶動農民進城,首先要給農民建保障房,讓大家進來有房住。
可是,還有很多人想進城,但愿意住鎮上,鎮上離農村近,方便工作。這些人未來就是“職業農民”。什么概念?是“干農活的城里人”。所以,延安還要建設好33個重點鎮,占全延安鎮數量的將近四分之一。這些鎮也按縣城來建設,也會在鎮周邊布局工業和現代農業產業。
100個新型社區解決什么?解決那些不愿意進城,就愿意在農村生活的人。所以,就建新型社區,這其實也是一個小村并大村的過程。這些社區將來也會蓋樓房,有電梯,集中配置公共資源。
在公共服務的推進方面,延安的做法是捆綁各項資金集中使用。去年,15億元投入33個重點鎮,今年還要投20億元。這些重點鎮建得好了,不用行政手段,大家就會自發集中到那里,其他一些小鄉鎮就自然消亡了。
還有移民搬遷,以集中安置為主,資源和服務向安置點集中。同時,在全市范圍內,逐步統一戶籍、養老、醫保等政策,讓所有延安人都享受一個標準。
鮑劍:如何評價延安這項工作的意義?
梁宏賢:延安的實踐,應該對全國都有意義。今年5月,省委書記趙樂際說,延安的統籌城鄉發展已經“破了題”。這說明延安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找到了發展方向和解決方法。(華商網-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