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5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在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此,記者采訪了教育部等5部門有關負責人。
1.問:出臺《意見》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一些夫妻同時外出務工,把孩子留在家鄉,出現了大量留守兒童。根據最新統計數據,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達2200萬人。
加強留守兒童工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這項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是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是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后顧之憂的有效手段。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留守兒童,要求從民族未來、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高度認真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教師節前夕視察河北張北縣時指出,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服務工作的力度。2012年“六一”節前夕,溫總理專程赴湖南湘西武陵山區看望留守兒童。在2012年9月7日召開的全國教師工作暨“兩基”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溫總理講話中再次強調,要解決好留守兒童上學問題。劉延東國務委員也要求教育部等有關部門根據實際調研情況,專門制定文件,加強留守兒童工作。
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教育部、全國婦聯、中央綜治辦、團中央、中國關工委等部門就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2011年,教育部、全國婦聯等部門召開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全面總結交流近10年來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上,教育部等5部門經過反復論證、修訂,形成了本《意見》,將好的經驗和做法上升為政策,并根據新情況提出新要求。《意見》的出臺對于全面、深入推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2.問:《意見》的提出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盡管各地都在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留守兒童數量眾多,分布在廣大農村,有的與父母長期分離,在親情關懷、生活照顧、家庭教育和安全保護等方面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最近媒體反映在貴州、河南、江西等地發生的一些悲劇,都警示全社會特別是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必須切實對留守兒童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加以解決,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和關愛工作。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我們主要從提高教育條件保障水平、教育教學水平和社會關愛服務機制建設水平等三方面對有關部門提出了工作任務。
針對切實改善留守兒童教育條件,要求力爭做到“三優先”:優先滿足留守兒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改善留守兒童營養狀況;優先保障留守兒童交通需要。說到底,就是優先照顧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有學校寄宿、吃好飯、上下學方便。
針對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水平,主要從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角度,就如何提高留守兒童教育水平提出“四加強”:加強留守兒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加強家校聯動組織工作。說到底,就是要讓留守兒童在學校里更加受重視、受關懷,保證身心健康的同時多學生活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習慣。
針對逐步構建社會關愛服務機制,主要從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采取多種形式參與留守兒童工作,形成社會關愛體系的角度,提出了加強留守兒童工作的“三支持”:支持做好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兒童社區關愛服務;支持做好留守兒童社會關愛活動。說到底,就是要讓留守兒童在校外受到全社會關心,走到哪里都不孤單,都不受傷害,都有幸福感。